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攻坚战:历时一年,从三方启动到首个试点成功

发布时间:2018-09-05

2017年3月,苏州市国土资源局、苏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建设银行苏州分行三方正式启动“不动产金融信息共享项目”,这标志着苏州市“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实施方案的探索开始。在经历了大大小小上百次的会议探讨后,2017年9月-11月,苏州市国土局与建设银行苏州分行进行系统研发,建行端系统于12月2日上线运行。2018年3月初,完成“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平台搭建、系统对接和测试演练工作,在建行苏州分行、农行苏州分行各服务网点率先实施试点运行。

快马加鞭,20多天完成试点运行

“从目前的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的实施方案来看,我们还是走在全国前列的。” 市国土局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实施方案得到了省厅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我们局也特别成立了工作小组来推进方案的落地实施。整个方案启动运行就在春节后,大约20多天时间,整个工作小组都在闷头苦干,主动放弃休息日,现在已基本达到当初预想。”

据了解,目前“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先行在苏州市姑苏区、吴中区、相城区、高新区、工业园区、吴江区试点,后续在苏州全市范围推广。首批金融机构在建行苏州分行、农行苏州分行初步试点运行,第二批扩展至其它银行和公积金管理中心等,并按照“成熟一个,推出一个”的原则,在其他银行全面实施。“到4月2日,建行和农行在全市五个区内所有材料都要求在网上进行办理。”不动产登记负责人表示。

业务能力醇熟,不断优化原有流程

创新是建立在熟练的业务基础之上的。苏州不动产登记之所以可以快速拥抱互联网,与其常年熟练的业务能力分不开。不动产登记相关负责人说:“苏州的不动产登记量占到江苏省的22%,现在总的不动产的登记量已经256万,正是在这样的业务量,才使得我们总结出很多宝贵的经验,从老百姓的角度去不断创新优化,打通便民利民的最后一公里。”

据介绍,苏州不动产登记根据多年的不动产登记工作实践,对原有的登记流程进行了大幅度的优化。比如抵押注销登记,原来老百姓从申请、填表、盖章到申请双方至不动产登记部门申请注销登记来来回回需要1-2个工作日,现在提速到5-6分钟办结;有不少流程,原来要做两个流程,现在简化到一个流程。这样老百姓原来两个流程要跑四次,现在一次都不需要跑,通过互联网线上线下申请、受理、审核、领证、交费全部“一站式”服务,真正实现“不见面审批”。

合理合法框架下,实现“互联网+”创新突破

“从方便老百姓角度出发,不断攻坚不动产登记当中很多难点、苦点,通过创新机制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最终实现老百姓‘不见面审批’或最多跑一次”。不动产登记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不动产登记必须要依据不动产登记法、物权法、合同法等相关法规,对整个登记流程都有明确的规定。比如抵押登记条例明确要求抵押双方要到登记部门签字,但严格按照这样的条例来走的话,互联网+就没办法实施。所以我们在法律条例的精神的基础上做了创新,就是将登记中心的窗口延伸到金融部门。通过和金融部门签订框架协议,授权委托代表不动产部门接受材料。”

在创新机制方面,另一大突破是采用电子证照。建立经公安部门认证的标准化、规范化电子证照模式,实行不动产登记证明电子证照和实体证书并行发放。制定数据接口标准和数据服务标准,规范数据共享,确保数据安全可控。同时,开展延伸服务,通过共享接口实时向银行推送更新抵押登记、法院查封等信息,切实防范金融风险。

建设银行苏州分行数据管理部副总经理徐臻表示:“原先的纸质证照需要银行专门派人进行来回跑动,不但人员成本加大,证照本身的制作费用也可以节省很大一笔开销,电子证照在银行还需要重控库房进行管理,需要配备专门人员进行管理。更重要的是,电子证照能够有效的杜绝制作假证等风险,提高安全性。国土部门在这些创新机制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