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我与影像有个约会

发布时间:2019-05-29

 

 

 

 

坦桑尼亚 1964年

珍·古道尔与刚出生的弗林特之间流露的自然情感,让整个世界变得更亲近

 

阿富汗 1984年

斯蒂夫·麦凯瑞拍摄,是当时《国家地理》杂志的总编辑比尔·加勒特从被淘汰的照片中捡了回来

 

挪威,诺朗峡湾 1957年

白雪点缀的山峰和红色的谷仓倒映在诺朗峡湾里

 

观展现场

 

墨西哥,加利弗尼亚湾 2005年

一条长尾鲨被困在刺网里,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 小星星/文 沈红琳/图

“哇,这个不就是拍《阿凡达》的卡梅隆吗?”那边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声音,跺着双脚迈着小步子拉着妈妈往那边过去。

“我要去看那个猴子。”“这是滇金丝猴,不是普通的猴子,来看这里……”一位父亲耐心地指着照片,把孩子顶在肩膀上,慢慢说着。

这是《国家地理经典影像盛宴2.0》的现场,家长带着小孩,打开小朋友对世界的认知,我也在探索世界的美好。从前我也不爱摄影,从前我也不懂得如何去欣赏它、定义它,但我能从这些照片里面看到很多生活的影子,我惊叹了,我也更想了解了。《国家地理》杂志被誉为美国七大刊物,全球发行3090万份,用33种不同语言诠释一个世界的意义。国家地理学会是一个非盈利机构,每年营收5亿美金却没有给股东一点分红,80%利润都用于公益慈善、教育、环保、探险等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全世界有2000多万会员,中国会员已超过1000万人。为什么大家都钟爱它?因为大家都从里面感受到“爱”,能通过照片背后的故事给予生活一点启发,受用终生。

今年的《国家地理经典影像盛宴2.0》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开展为期3个月的展览,从3月23日至6月23日,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与六个主题展区,每个部分都带有特别的韵味与故事,有些照片让我印象最深,让人不禁想探究一下背后的故事。

第一部分为历史影像——照片墙,上面展示的是130年来《国家地理》杂志的经典封面。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早期的封面上都有花果叶的装饰框,到后面才变成我们熟悉的小黄框的样式,一开始设计师去掉花叶边框,没想到收到大量投诉,设计师无奈只能变回原样,但是设计师也想推进封面的改革,慢慢用半遮盖式边框推进,直到1960年才变成小黄框。六大展区依次为“危险之地”“生命之歌”“多样文化”、“摄影精粹”“愤怒大地”“走近科学”,从世界的探索到解开动物之谜,再到文化的探索与交流、摄影技巧的搭建、科学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全面揭示这个世界的真实面貌,带给我们人与世界、人与自然、人与生命等各方面的思考,这是艺术根据各地风俗习惯与时代精神带给我们最深处的感受,让我们用理智的态度,运动感官、调动情感把高级的艺术变成通俗的感受,当做生活的调味品。

你知道这个世界最真实的样子吗?你感受过荒无人烟甚至宇宙的浩瀚吗?你看那泰坦尼克号躺在冰冷的深海下,你是否会想起往日船舱里的繁华?你看到阿富汗少女充满恐惧的眼神,你是否会厌恶起战争渴望得到和平?当你看到珍·古道尔的坦桑尼亚的时候,你又怎么想得到一位富家千金会放弃奢华生活去探索动物之谜,那牵手的画面,是否也牵动着你的内心?当你看到麦加朝圣大典时,你是否会被教徒们“三跪九叩”“通宵达旦”的朝圣决心所震撼?如果错过了照片背后的故事,再震撼的视觉也少了一份灵魂。想深入了解照片背后的故事,就要从四面八方全方位了解,调动感官与情感仔细斟酌,这就是《国家地理经典影像盛宴2.0》的魅力所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新增中国印象部分,从美食、美景、少数民族、历史遗迹、物质文化与人物等十多张照片全面展示中国印象进入《国家地理》杂志的经典瞬间。最值得欣赏的是溪志农在1993-1996年期间在中国白马雪山拍摄的滇金丝猴,因高海拔、稀缺物种等原因,此前从未有人能拍摄出一张极具代表性的作品,这也作为溪志农在野生动物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开端,从此他致力于保护环境与野生动物,辞去工作,身体力行,影响了一代人。再回看中国印象中的各种文化艺术、历史遗迹,背后都带有令人动容的故事,那中国母亲历经90年沧桑,依然微笑,依然坚毅,不正是我们新中国一直以来追求的幸福生活向往的表情吗?我从她的眼里,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也看到了我自己今后的向往,我要把这份感动永久保存下来。

也许,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