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走进先农坛

发布时间:2019-09-11

 

 

 

万善正觉殿明间藻井

 

清代传统大木建筑模型

 

毗卢殿的明间藻井

 

于拜殿内远观太岁殿

 

先农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祭祀先农的场所,每年开春皇帝亲领百官行藉田礼于此。1991年先农坛作为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正式开放,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人们讲述着中国古代建筑的点点滴滴。

 

■ 文图/梁博楠

古朴雄壮的建筑群

先农坛建筑群从明代始建到清乾隆时期大修,迄今400余年,整体布局基本完整,构筑特色及艺术风格基本保留明代特征。如今内坛仍然古柏成荫,修葺后的建筑屹立其中更显辉煌。

先农坛共有五组建筑群:庆成宫、太岁殿、神厨、神仓、俱服殿。其中最雄伟壮观的,当数太岁殿建筑群,包含拜殿、配殿及焚帛炉。建筑群位于内坛北门西南,是祭祀太岁及春夏秋冬等自然神灵之地。东邻神仓,西近神厨,南为俱服殿,基本位于内坛建筑的中心地带。两个大殿外表辉煌,内部雕造精细,格扇门窗用三交六碗菱花,建筑内外用金龙和玺彩绘。

拜殿建筑面积约860平方米。通面阔七间50.96米,进深三间(8椽9檩)16.88米。屋面单檐歇山式,黑色琉璃瓦绿琉璃瓦剪边。

太岁殿雄伟高大,建筑面积1118.2平方米。通面阔七间51.35米。其木构架结构形式基本与故宫太和殿上层类似。

脉络清晰的丰富展品

《中国古代建筑展》陈列在太岁殿院落中,使先农坛的自身建筑成为展览的组成部分,使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建筑文化与艺术的韵味。

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体系,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方式。木构架建筑取材方便,适应性强,施工速度快,便于修缮或搬迁,抗地震能力强。

工匠将木材在传统建筑中的应用发挥到了极致。梁、柱、枋、檁等建筑构件的制造和木构架的组合安装,被称为“大木作”。

说起木结构,不得不提到斗栱。明代以前,斗栱主要作为结构构件存在,起着较为重要的承重作用,同时也具一定装饰性。早期墙壁多为夯土建成,需要出檐防雨,因此唐宋时期斗拱巨硕,与柱高比可达到1: 2,加上直昂的作用,常使出檐达三四米;明代以后,制砖技术逐渐发达,出檐变短,斗栱变小,与柱高比1: 8 以上,承重作用逐渐向装饰性作用转变;清代时,基本只作为装饰件了,并且只有宫殿、庙宇等建筑还在使用,以显示皇家与神佛的威严与尊贵,成为等级的象征。

故宫的脊兽大家都不陌生。那这些小怪兽们在工学上有没有实质作用呢?土木结构古建,屋脊由木材上覆盖瓦片构成,檐角最前端的瓦片因处于最前沿,要承受上端整条垂脊瓦片向下的 “推力”;同时,若无保护措施易被大风吹落。因此,需要用瓦钉固定檐角最前端的瓦片。故宫脊兽中只有位于最前端的仙人身内藏有瓦钉,有工学作用,其余脊兽主要起装饰、彰显等级和厌胜(避邪祈吉)的作用。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百朝一夫——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周礼.考工记》

早在周代我国就已形成规制的城市设计,城市呈棋盘形。而建成这样的理想城市,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直到唐代才得以较为完整地实现。

华美耀目的珍品文物

先农坛共保存着隆福寺的四具藻井。其中以万善正觉殿明间藻井和毗卢殿的明间藻井最为精美。

隆福寺藻井是国家一级文物,明代。1976年地震时,隆福寺受到破坏,为了保护藻井,工作者将藻井拆下来放在北京的黄寺,1991年转到先农坛,成为镇馆之宝。

万善正觉殿明间藻井,一、二、三、五层上布置有琼楼玉宇的天上宫阙,天宫下为彩绘的二十八星宿神像,宫阙里有仙人天女,都是精雕细琢而成,表情神态极为细腻,有和善安详的,有怒目圆瞪的,有颔首微笑的,有闭目养神的,惟妙惟肖。藻井的最上方是一幅星象图,存星1400颗,据传此图是参照唐代一幅星象图绘制。在藻井外围,与室内天花板及藻井一、二层相平的为一正方形井枋,其上彩云缭绕中立着一个个神像,而此间天花下(即藻井第三层四角)又有木雕四大天王支撑。

毗卢殿的明间藻井,目前悬挂在拜殿正中。八边形,内由两个四边形旋转隔成多个区域,井心为八边形内嵌圆形。正中是整块金丝楠木精雕而成的盘龙俯视下方,龙身健硕,有呼之欲出的气势,周围的祥云蓬同样气象蓬勃。

馆内古建方面的文物、展品相当丰富精彩,以上列举的只是九牛一毛,如果你也对中国古代建筑怀着满满的爱,多来先农坛走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