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毕加索:一个天才的艺术成长

发布时间:2019-09-11

 

 

 

习作(1920年)

 

恋人(1919年)

 

自画像(1906年)

 

玛丽·泰蕾丝的肖像(1937年)

 

阅读(1932年)

 

戴帽子的男人(1895年)

 

持烟斗的男子(1914年)

 

母与子(1907年)

 

 

在全世界前 十名拍卖价最高的画作里,毕加索的作品占据四幅。作为一个生前便由卢浮宫收藏画作的画家,毕加索的存在无疑为西方美术史抹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 文图/黄晋晋 李威妍

很难想象,100多年前的人们是怎样接受毕加索这样一位特立独行的画家和他层出不穷的新奇画风的。因为即便在今天,我们面对毕加索的很多画作,第一反应仍旧是“看不懂”。

今年6月15日至9月1日,中国迄今为止最为重要的毕加索作品展“毕加索——一位天才的诞生”在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展出。103件毕加索创作早期的作品,从巴黎国立毕加索美术馆飘洋过海而来,终于和中国的观众面对面了。此次展览基于国立巴黎毕加索博物馆的馆藏,从中精心挑选出34件绘画、14件雕塑以及55件纸上作品,全面回顾毕加索创作生涯的前三十年,力求呈现出毕加索从早期到中期的艺术成长经历。这些创作于1893至1921年间的作品,共同展示了这位现代艺术史上最为大胆、最具原创性、最为多产的天才——毕加索的艺术创作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毕加索的名字,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传到中国来了。这位跟鲁迅同年的画家,1881年10月25日生于西班牙,是西方现代最具创造力和影响最为深远的艺术家。活了91岁的毕加索,26岁就闻名世界,一生创作43000多件作品,贯穿9个自创风格,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才。

天才总是有着与众不同的人生轨迹。

在很小的时候,毕加索就被认定为极具绘画天赋。最广为流传的一个故事是,毕加索的父亲是一家美术学院的绘画老师,曾经让13岁的毕加索为他的一幅作品做最后的润色,当看到毕加索完成后的成果,他默默放下了手中的调色盘和颜料,感到儿子的技艺已经远远超过了自己。

这个故事的真伪很难判断,但是看看毕加索少年时的画作,12岁时的素描石膏像,13岁时的油画作品《老渔夫》,14岁的作品《最初的圣餐》《戴帽子的男人》,确实可以媲美很多写实主义大师了。在这次的画展中,专门有个展厅放了他年少时的作品,近距离观看,仍让人难以置信,拥有这样娴熟技巧的画作,竟出于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之手。

但毕加索最著名的一句话却是:“我在小时候已经画得像大师拉斐尔一样,但我却花了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如何像小孩子一样作画。”

“像小孩子一样作画”的想法,使毕加索从未停止艺术探索的步伐。他放弃了自己的舒适圈,背离传统的绘画道路,来到艺术之都巴黎,开启属于他独一无二的艺术之路。他名震画坛并不是因为写实的娴熟技法,而是开创了立体主义艺术。从忧郁阴沉的蓝色时期,到鲜活浪漫的粉红时期,再到他最被人所知的立体主义,毕加索一直在创新,在改变。毕加索也因创作方法的多变和作品风格的多样而被誉为“永远年轻的画家”。

在西方艺术史中,毕加索被视为现代艺术开创者,西方现代派绘画代表人物,其代表作《亚威农少女》《格尔尼卡》等作品成为现代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毕加索于1907年创作的《亚威农少女》是第一张被认为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它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亚威农少女》开创了法国立体主义的新局面,毕加索与勃拉克也成了这一画派的风云人物。在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女性似乎是被扭曲着表现出来的,但实际上最左边的带有埃及常有的正面律的姿态,而中间两个人的脸上我们可以看到西班牙古伊比利亚雕刻的痕迹,右边女性则是受到非洲艺术的影响,每个形象都是毕加索深思熟虑而创作出来的,是他在丰富的知识背景下的创新。但非常可惜,在这次展中并没有这张作品。

从展出的作品中,我们还是清晰地发现,不断超越自己是毕加索的独特之处。他从后印象主义、野兽主义和古典主义中去领悟创新,并且受到非洲黑人雕刻和古代伊比利亚人艺术的影响,他对东方的艺术也具有非常的兴趣,塞尚的几何形构图几何结构美更是给了他新的灵感追求。可以说,大师也是站在巨人的肩上成长起来的。

毕加索说:“当一个画家看到他所要画的对象的正面时,难道对象就没有侧面和背面么……我们能不能‘同时地’把它们画出来呢?也就是说能不能用‘二维’的画布画出‘多维’的物体呢?”

毕加索是个具有冒险精神的天才,他希望在画作上去表现一个动态的人物,一个具有“双面性”而不单调的个体,他的不断尝试也成就了他不断超越自己、富于变化的艺术风格。他一面开拓着新的艺术样式,一面却又回到旧的样式中去寻找新的可能性,这是毕加索作品难以被大家所理解的原因,也是毕加索可能拥有如此成就的原因。

对于影响力仅局限在艺术圈子里的人,大众未必会对他俯首称臣,而毕加索的艺术能量之所以如此之大,是他的艺术已经辐射到了建筑、奢侈品,甚至人们的日常生活。比如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柯布西耶就深受毕加索的影响,他设计的萨伏伊别墅就是从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中得到灵感。1924年,在芭蕾舞剧《蓝色列车》上,时尚界女神香奈儿担任全剧服装设计、毕加索负责节目单和幕布的创作,二人的合作也为这个舞台增彩不少,两个人也是至交的好友。毕加索是少数能在生前“名利双收”的画家之一。作为20世纪现代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遗世的作品达二万多件,包括油画、素描、雕塑、拼贴、陶瓷等作品。

毕加索曾透露过,“绘画不是一个美学过程,而是……一种魔法,一种获取权力的方式,它凌驾于我们的恐惧与欲望之上。”看懂了毕加索的作品,就能理解毕加索想要表达的“魔法”,并且把它化用到生活中的其他领域。

这也是我们今天要来了解毕加索的意义,给自己点亮一个全新的审美技能,是其一;汲取毕加索艺术中的宝藏,则是其二。

要想彻底了解毕加索,说难也难,难的地方陈丹青也告诉了我们,“大家看了毕加索的作品后还是不太懂。毕加索为什么不好懂,这牵涉到一个知识准备,一个眼界。”

所以真的要懂毕加索,并不是可以瞬间完成的事情,或许要看一下非洲艺术,塞尚的艺术,看一下新古典主义也就是安格尔的艺术,还有希腊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