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浙东的“茶马古道”

发布时间:2020-07-01

 

 

 

□ 海市

浙东穿山半岛横亘在东海之滨,与舟山群岛隔海相望。在穿山半岛的丘陵中,有一条鹅卵石铺就的蜿蜒道路,从东向西穿村跨河、翻山越岭,一直通向浙东商贸古镇柴桥。在穿山半岛的历史上,这条通道是当地百姓走出乡村、海岛,走进外面的世界进行商贸活动的主要通道,这条商贸古道因而被称为浙东的“茶马古道”。

古道长约30余里,沿途或穿村,或沿山,或越岭,或过桥……古道处于半岛居中偏北位置,早在明朝初期已经形成,随着周边居民的增多逐渐繁荣。

古道一头的柴桥古镇,历史上隶属海晏乡,是浙东商贸中心。它通过穿山港海运,通向上海及沿海诸港;通过内航船,连接宁波。

从前穿山半岛上的百姓或商贩,多沿着这条商贸古道,将本地产出的山货、海货等土特产品,手拎肩挑至柴桥交易,出售后再换回针线、火柴、酱油、烟糖、棉布、毛线等日用百货。对那时的人们来说,去宁波是出远门,来回路途就要花两天时间,所以很少去,因此,柴桥成了当时穿山半岛很多人旅途的终极。由此形成的东西走向的商贸古道,兴盛了几百年。

商贸古道形成后,往返者络绎不绝,尤其是柴桥街市日,赶集者更多。这条古道虽然不算太长,但对古时依靠双脚行走一天来回况且又手拎肩挑者来说,大多数时间就消耗在路上。因此,路远的人就起早贪黑,在一天内赶回,以至古道上天未亮就有人结伴赶集,晚上披星戴月回家,路上行人不绝,人气颇盛。

这条古道,旧时也称“官路”,包含官员走的路或“众家路”之意。古道上人来人往,除普通赶集者外,还有鸡毛换糖、零拷酱油、卖排刷粘头树(木槿叶汁制品,女人用来擦头发)的小贩,有卖鲜鱼、张网货、红烤虾的行贩,有算命排八字、看脸相摸骨相、拆字的“铁嘴”“半仙”,有补缸补碗、篾匠箍桶、阉鸡阉猪等等形形色色的能人巧匠。

往返中,有人常在路边人家歇脚、喝水解渴、拉家常,久而久之,谈得投机,有交朋友的,还有联姻的,因此也就有了落脚、留宿之处。

从前,位于古道中间位置的小门中岭有中岭庵,旧社会时周边村子的一些青年男女,为了逃避封建包办婚姻,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五晚上,就会在庵里聚会,寻觅真爱,就像现在的情人节,为古道增添了一段人间佳话……

这条商贸古道不仅是浙东的“茶马古道”,更是十八、十九世纪江南沿海乡村的民俗风情图。在交通十分发达的今天,虽然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商贸古道已繁华落尽,但它在历史上所发挥的独特作用,演绎的诸多故事,仍在民间广泛流传,为年长者所津津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