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奔流的黄河水

发布时间:2020-07-15

□ 王苏铭

我的家乡在河南省濮阳市,地处黄河下游北岸。万里黄河,险在河南,历史上2/3的黄河决口发生在这里。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郑州召开,对黄河治理做出重要的部署,以黄河命名的重大国家战略横空出世。今年伊始,国家又一次研究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发展问题。这对中原儿女来说意义重大。

我的姥爷,一位80岁高龄的老编辑,在2020年全国两会后,特意将一份标注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政府工作报告发给了子女们,像所有河南人民一样,他对黄河有着特殊的情感。这让我想起了,他曾讲给我们的关于黄河的记忆。

在他幼年哭闹的时候,母亲总会抱起他,轻轻拍抚,口中念念有词:“不哭,不哭!再哭就会把‘黄龙’招过来,它厉害得很,吃小孩!”这个方法倒灵,总能让小孩子立马就停住了哭泣。懂事后,姥爷问母亲:“啥是‘黄龙’啊?”

“‘黄龙’就是黄河水。黄河一决口,大水就像黄色的恶龙一样猛扑过来,把房屋顶都吞没了……”

“那人呢?”“好多人被淹死了……”姥爷的母亲在解放前曾亲身经历过那种劫难,想起来就害怕。

姥爷在县城读书时,为支援新中国兴修水利,和学校的师生曾参加过几次挖水渠义务劳动。工地上红旗招展,热火朝天,有的挖土,有的用簸箕往外端,有的用筐子向岸上挑……个个忙不停。几年前,我们陪着姥爷回老家时从劳动工地经过,渠道通水了,浑浊的黄河水正向下游奔流。村里人说,浇地的水就是从那条干渠里流过来的。大小河渠,纵横交错,成为了家乡引黄灌溉的新景观。

姥爷说,有一年,春夏两季大旱,而他们村的庄稼依然获得较好收成,这就是黄河水的功劳。听他们的老生产队长讲,1942年,家乡大旱,地里没收成,造成大灾荒,饿死很多人。每每说到这些,老队长就会低下头,暗自擦泪,因为饿死的人中就有他的母亲。队长黯然神伤一阵子后,又会无比感慨:如今灌溉渠已经修通,引来了救命的黄河水,天再干旱咱也不怕了。

听姥爷讲黄河的故事,再想想小时候曾经站在黄河大堤上眺望那河床中奔流的黄水,尽管它很浑浊,带有泥沙,我还是对它肃然起敬。听说自从使用黄河水灌溉农田之后,很多县里的盐碱地改种水稻成功,获得高产,又经几年精心培育,品牌黄河大米接连问世,竟同东北和南方的名牌大米齐名,卖出了好价钱,让种水稻的农民喜出望外。

1975年7月5日,对姥爷那一代人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因为那一天,地处濮阳县的一口石油勘探井——濮参一井,喷出工业油气流。成千上万的石油工人云集濮阳县参加大会战,接连打出了多口油气井,宣告了中原油田的诞生。石油职工们的生活用水取自黄河。曾经在大沙漠里不得不饮用苦涩水的石油儿女,来到中原油田,端起一碗净化后的黄河水,一饮而尽,心中畅快,口里啧啧称赞:“解渴,解渴,真甘甜啊!”

濮阳市成立后,把黄河水引进来,经过净化,作为市民们的饮用水。然而,市郊区、清丰县和南乐县都不靠黄河,农业灌溉急需水源。市领导经过调研,先后开挖3条南北干渠,让黄河水奔流北上,解决了上述地区的干渴问题。

2015年,为缓解河北用水之困,国家启动了引黄入冀补淀河南段的工程,从濮阳县“渠村引黄入冀补淀渠首闸”放出来的黄河水,先在两千多亩地的沉沙池里沉淀泥沙,待水清后再往外输送——这就是“清流补淀”。第一阶段计划引水2.41亿立方米,在四个月内完成。黄河水将奔跑482公里,为河北省东南部的邯郸、邢台、衡水、沧州、保定五市提供农业用水,最终到达位于雄安新区腹地白洋淀,让这颗缺水的华北明珠重放光彩。

还记得引黄入冀补淀工程通水后,一个周末,我和妈妈给姥爷打电话,要带他去看一个“新景点”,我们来到濮阳市区的西北角,眺望着向北延伸的一条笔直的水渠,看着清澈的水流,急匆匆向北奔跑。姥爷问:“这不是濮阳市第三引黄灌渠吗?”

“是的!它已经加宽、加深、加固了,水流量也大大增加,很像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如今,它更名为‘引黄入冀补淀工程输水总干渠’。 您看,它正忙着往白洋淀送水呢……”

“是啊,经过国家的治理,水变清了,‘黄龙’再也不会来了,这黄河水啊,变得越来越听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