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企业学习的数字化转型:理论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0-09-09

 

 

 

■ 王婷

数字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和5G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引领人类社会进入深度数字化时代。很多企业的管理者认为,数字化转型关键在于技术革新,但哈佛商学院教授苏尼尔·古普塔(Sunil Gupta)在其《推动数字战略》一书中提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通过提供创新的产品和服务,用更高效的运营,更好地服务用户需求,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

一、企业学习的数字化演变之路

一直以来,企业学习不断探索新技术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1998年至2002年,企业的线上学习模式主要局限于用邮箱推送课程、在企业内网发布课程,或通过课程光盘让学员自主学习,缺乏体系性和互动性;从2005年开始,企业的学习平台逐渐升级,课程资源进一步丰富,同时开始尝试线上与线下项目融合,并逐步将学员的职业规划与学习地图结合起来;2010年,视频录制技术逐渐提高,智能移动设备不断优化,学习成本大幅降低。同时,技术的进步使得“70-20-10”学习原则(即70%的学习来自工作经验,20%的学习来自人际互动,10%的学习来自正式课堂学习)在不同的学习项目中得以实践应用。

数字技术改变了教育资源的供给方式,改变了用户的学习习惯,从而逐渐改变了企业学习的行业生态。2018年可被视为企业数字化学习元年,根据德勤2018年在全美发布的职场学习报告显示,73%的员工希望每6个月能够实现一次业务技能的升级,44%的员工希望可以在职场中持续不断学习。领英发布的职场学习报告中提出,83%员工的学习在工作中完成,77%的员工希望学习更具个性化和敏捷化,50%以上的员工期待学习方式更有趣味性和兼具社交性。在此背景下,企业学习开始考量数字化学习的底层逻辑,并逐渐意识到,新技术在企业学习领域运用的最终目的是设计更好的产品或项目,提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体验,让“学习走入学员的工作场景”。

二、两大数字化学习模式:微学习和宏观学习

在企业学习的数字化转型中,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让“时时可学、处处可学、人人可学”的学习变为可能,技术的加持也使得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学习理念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实践。

从学员需求出发,简单来说,数字化学习可划分为微学习模式(Micro-learning)和宏观学习模式(Macro-learning)。

微学习指以员工问题为导向的轻度学习,学员可通过搜索数字学习平台快速获得信息或者知识点,阅读根据自己的学习偏好个性化推送的学习资讯。

宏观学习是以业务推进为导向,围绕员工职业发展的深度学习。通过由教研团队定制设计的体系化、结构化课程深入了解主题内容,提高自身履职能力。宏观学习既包含一系列线上课程,也涵盖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需要学员在一定时间内专注地完成学习任务,实现阶段性成长。

两种学习模式相辅相成,共同赋能员工成长。在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员工需要宏观学习项目进行深度学习,同时可通过多个微学习持续提高知识和技能,保持“学习在线”状态。无论微学习还是宏观学习,企业大学的价值不仅是提供数字化的学习平台,更重要的是为员工创造、筛选、整合可靠、可信赖、高质量、与业务相关的学习内容。

三、宏观学习模式在建行大学国际化项目中的实践

为助推建行全面提升数字化整体经营能力,培养一批具备用户经营思维、数字营销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金融人才队伍,建行大学国际发展处开发上线了数字化领导力学习项目。综合学员画像和学习目的,建行大学联合哈佛商学院企业学习,面向建行200余名处级及以上干部推出了首期“数字化人才线上训练营”,开展为期4个月的宏观学习项目。项目启动前,双方团队针对目标学员开展了25场需求访谈,围绕“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动机、学习目的”进行深入调研,最终将学习旅程设计为“数字重塑业务”“数字优化价值链”“数字连接客户”“数字激活组织”等四大学习模块。项目从需求访谈、设计到开发、运营、评估,始终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数字化学习理念,努力实现智慧教学、精准教研和个性学习,为学员打造高参与感、强获得感的高效学习体验。

(一)数字化学习研讨,一站式学习体验

项目的开展主要依托建行大学网络学习平台、小鱼视频会议系统,全程线上完成。学员在学习平台上实现素材学习、发表评论、提交作业等一站式自主学习,通过小鱼视频完成直播授课、案例催化和小组研讨等互动式多向交流。学员的学习数据和作业成果在学习平台上得到记录并沉淀。

(二)多元化学习内容,个性化学习节奏

学习素材丰富多元,主要为文本、录播视频、直播授课和案例催化,辅之以小组研讨和班级研讨。学习不受时空限制,可通过手机和PC两端随时随地获得学习内容,在项目整体的课程进度和时间安排框架下,学员可根据自身学习节奏按需学习。

(三)自主式能动学习,协同式共创学习

数字化学习升级了学习技术,不变的是立足于学习规律的科学设计理念。项目从传统学习金字塔模型出发,遵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数字化学习设计。

与传统学习相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员是信息加工主体与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老师的引导与组织下,通过讨论交流、协作共创,自主完成意义构建与内容输出。

训练营中,在完成个人学习和思考作业后,学员需参加小组研讨和班级研讨。学员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将学习内容与工作实践结合后产生新内容的创造者。老师的角色也从传统的“直接指导”变为“引导和催化”,鼓励学员多思考、多发言,让学员与学员之间产生连接、碰撞思想、相互启迪,使得学员真正成为学习主体,同时鼓励学员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分享给团队的上级和下属,实现教学相长。有不少学员反映,项目研讨带来的启发和收获比课程学习素材本身还要多。

(四) 可视化学习数据,敏捷化项目运营

线上学习要求精细化、敏捷化的项目运营。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学员的学习轨迹和学习数据可以得到完备记录。项目运营团队从后台实时获得和分析数据,通过分析学习行为增加学员感兴趣的内容,敏捷调整集中授课时间,发布具体运营动作。

项目运营团队全程通过数字学习卡片发布学习任务、重要通知,牵引学员学习;通过社群内随机点名回答问题(cold call)带领学员回顾学习重点,引发思考和讨论。

作为建行大学首期数字化跨境融合学习项目,“数字化人才线上训练营”完整体验了宏观学习项目的设计与运营全流程。前期学习项目所积累的用户数据,将成为后续项目科学设计和精细运营的资产沉淀。数字学习不仅让国内企业学习的国际化变为可能,数字技术的普惠特性更让优质的学习资源可以惠及更多员工。

社会需求倒逼人才需求,进而引发教育变革。教育改革贯穿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传统培训是工业时代的产物,以批量化、规模化、标准化为特点,主张千人一面。身处数字化时代,知识呈指数级爆炸式增长,呈现碎片化、个性化和自主化趋势。面对千人千面的学习需求与随需而变的学习目的,微学习和宏观学习两大模式及其平衡应用,为满足个性化和规模化的教学提供无限可能。

回望30多年来企业学习的数字化转型历程,技术持续不断革新,但真正的数字化转型将超越技术本身,以学员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贯穿学习项目设计与交付的全过程。(作者单位:建行大学国际发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