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在创新热土上擘画新金融蓝图

----——专访江苏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张伟煜

发布时间:2021-04-28

 

 

 

 

■ 本期访谈:建行大学融媒体中心

■ 本期嘉宾:江苏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张伟煜

■ 嘉宾简介:张伟煜,现任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在建行工作近30年,先后任建设银行江苏省常州分行副行长,南通、无锡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江苏省分行副行长,苏州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兼建行大学苏州金融科技学院院长、苏州金融保险学院院长。

 

 

集聚时空势能,融通精耕新金融

记者:在空间坐标中,江苏处于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苏南示范区等几个国家大战略交汇点上;在时间坐标上,2021年是国家现代化建设非常重要和特殊的一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之年,又迎来了建党100周年。请问江苏省分行是如何顺应时空浪潮确定因地制宜的新金融实践“航线”的?

张伟煜:在时间坐标中,我们看到国家“十四五”规划凸显的一个主题词就是“新”,即新时代提出来新发展理念,新发展阶段要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银行契合新时代要求提出了新金融理念,并在“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中,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践行新金融。

就地域而言,江苏也确实处在了一个特殊的空间坐标上,十九届五中全会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在原有提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两争一前列”即“争做表率,争当示范,走在前列”的要求。

因而在时空坐标的交汇点上,江苏省分行把国家的战略、建行特色和江苏的特点结合起来,按照“三个能力”建设的要求,深化战略、调优结构、提升能力,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新金融的势能有机结合起来。

江苏是经济金融大省,去年GDP已过了10万亿元;是制造业大省,产业体系完善,有13个先进制造业产业的集群,有6个先进新兴制造业走在国家前列;是开放大省,进出口总量5300多亿美元,去年在疫情的影响下,实现了2.6%的逆势增长;是科教文化大省,高校资源丰富;还是一个城乡一体化水平在全国走在前列的大省,县域经济发达。同时江苏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如制造业的强链、补链,以及转型升级、环境治理方面的问题等。

但问题点也是切入点,痛点也是机遇。分行充分发挥建设银行在中长期信用方面的专业优势和特点,落实国家的战略和“三个能力”建设的要求,针对国家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与江苏的经济特点相结合,既要从金融这个角度去切入,还要坚守高质量发展,更要坚持创新驱动。那就是要走轻资产、轻资本的道路,这样分行才能站在新方位、新阶段和新起点上,以全新的视野推进新金融实践。

记者:江苏省是城乡一体化程度很高的省份,请问分行在以新金融力量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了哪些作用?又是怎样做到从物质到精神、从传统金融到新金融,更为有效地连接起来支持乡村振兴的?

张伟煜: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之后的关键衔接,也是一场艰难的征程。对此我专门到乡村做过调研,有几点感受,一是乡村之间的差异非常大;二是有些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不是说想改变就能改变的;三是还存在很多如人才缺乏、产业发展受限等痛点因素。还发现几个情况:一是乡村的基础设施,要靠村级财力去投入是不可能的,基本上是要靠转移支付来解决的;二是有的乡村没有产业,要因地制宜,比如苏南,更多的是靠标准厂房的出租、集体企业作为收入来源;三是有些地方旅游资源丰富,有些地方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养殖业、种植业结合起来了。

在调研蒋巷村时,当地总结得非常好:“农业起家”,60年代是靠农业;“工业发家”,后来是靠工业、乡镇企业起来的;“旅游旺家”,现在靠旅游带动产业的发展;“生态美家”,生态环境好、记得住乡愁、有自身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

我们要围绕不同乡村所处不同发展阶段的痛点和需求,来匹配金融及非金融服务。一是从金融的角度,通过“裕农通”开放融合平台的搭建,因地制宜地帮助当地发展产业。同时,围绕着农户个体从支付结算到安居这些基本需求方面开展金融服务,比如一些古村落保护、民房改造的配套金融服务等。另外,还要发挥大金融的作用,充分连接政府,思考金融怎么配合去提升村一级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怎样帮助提升系统的应用能力,怎样在这个过程中开展服务,包括三资管理平台的搭建等。这就需要置身场景里面去思考,比如,去年疫情中提供线上问诊、做农副产品的撮合,跳出金融去延伸服务。

二是从非金融角度,围绕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当地做好公共配套规划。比如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公共中心区域配套支持,不仅是设施建设,还有产业和文化建设。产业是基础,文化是核心。文化强调以文化人。我们不能总站在金融的角度去思考我要什么,而是要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他的痛点是什么,我们能为他做什么,唯有这样沉下心去调研、思考,才能切入下沉金融服务的重心,才是总行提出的做有温度的银行,做老百姓身边的银行。

在乡村振兴中,新金融可发挥的作用空间非常大,不仅能够把“三大战略”融会贯通起来,还将乡村振兴、智慧政务、绿色金融等与网点的生态建设融合起来,发挥金融科技的作用,这是一个新的模式和范式。江苏省分行做好推动、支持、服务,同时在文化层面来发挥作用。如正在推的江苏社保卡、电子医保凭证,都是从服务乡村、服务农民这个角度去延伸的。另一方面,农民比较关注教育,我们就通过建行大学这个平台,发挥“裕农学堂”的作用,将金融、征信管理等有关方面的知识送给大家。

同时,在机制建设上,我们围绕农村的特点、农民的特点、农业的特点,重新研究了乡村振兴金融部的组织架构:成立一级部,下面设4个科室,主要从两端来加强推动并有机结合起来,即一端省分行负责统筹研究创新、系统运维,另外一端主要推动县域也就是基层行,负责服务、营销和拓展。

 

聚焦堵点、痛点,延展互联新金融

记者:今年是住房租赁战略的深化年、深耕年。基于此,分行将会有哪些新的动作?在既往的经验上,又会做哪些升级?

张伟煜:自十九大提出“房住不炒”以来,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政府工作报告,都将住房租赁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设银行也是最早践行住房租赁这一战略的商业银行。正如田国立董事长强调的,要用金融这把温柔的手术刀来解决社会痛点、难点问题。那么我们的切入点在哪里?

江苏省分行进行了系统调研,梳理了住房租赁涉及的各类主体的痛点和堵点。比如,政府类的就包括了公安、租赁保障部门、住建部门、公积金中心、不动产登记部门、税务部门、自然资源部门甚至城市管理局及民政部门等;市场主体包括租赁企业、建筑企业、开发公司等。主要的痛点在于:一是从政府层面来讲,怎么来提升治理能力和规范;二是产业园区经济是江苏的特点,如何为产业工人提供服务,这也是产业升级需要考虑的;三是政府前期为了招商引资,建了很多配套的孵化器、集体宿舍、人才公寓,但是随着政府债务控制和机构改革,有一部分闲置资产需要盘活;四是疫情发生后,大家认识到老旧小区不封闭、管理难度较大。一方面,需要进行综合整治;另一方面,一些年久失修、产权不明晰、特别是在老城和城乡结合部的群租、散租房,会带来大量的安全隐患和治安问题。我们还发现,在市场上既有面临着发展问题,也面临着规范问题的多重主体。比如,现在的市场主体,有的是以开发企业形式做租赁的,也有房屋中介搭建一个信息撮合平台的,如果管理不到位,到一定时候可能就会出现做衍生、做杠杆等问题,而这些隐忧、痛点也成为金融的切入点。

基于此,江苏省分行从系统和平台来落实,但在实际推进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比如江苏城乡一体化水平高、县域经济发达,基本各级地方政府都有自己的系统平台。为此,我们必须发挥创造性思维,要在各个地市、甚至县级市的系统平台基础上进行整合和改造。为此,我们实现了住房租赁综合服务五大平台在全省各市、县、区的全面覆盖。加强平台本地化优化和创新,在无锡协助政府优化综合服务平台,打造以“三租”(租赁政策、租赁指数、租赁备案)+“三信”(可信房源、信用记录、信息查询)+“集成服务”的模式,为市民提供一站式配套服务,还上线了全国首个监管平台小程序。

同时,针对江苏呈现的产业园区经济特点,分行将人才+园区+孵化器与创新创业、经济转型结合起来,一方面给予创业、创新人才以支持,同时又延伸服务到其个人的居住需求。我们围绕三类人群——青年人、新市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人员(如医护人员、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等),结合老旧小区的改造,将一些闲置房集中起来,不断地探索、提升、夯实住房租赁生态建设平台基础,并沿着这样一个方向探索出存房+养老模式。未来还会深入到农村,并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如现在正启动的苏北农房改造,苏中、苏南涉及农房的升级,特别是针对苏南有好多住在农村的老人,在城市、农村均有房子,我们将这些在城市的房子租给外来打工人员。

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住房租赁是连接G、B、C三端的很好的抓手,也是各方痛点的聚焦点。比如,G端有规范租赁市场、提升城市品质等需要;B端有为雇工提供住所的需求,如,出租车公司、环卫公司、园区企业,向员工提供良好的居住场所也是他们的难点;C端无房者有安居需求,有房者有理房需求。我们必须强化生态化打造的理念,在G、B、C一体化中做好租赁与金融的融合。同时,我们也通过金融的力量,反过来推动住房租赁生态的可持续构建。因为租赁重资产、投资大、回收周期长,相对来讲,租金的收益低,我们通过推动各方参与来提供中长期的租赁贷款,比如作为全国首单的无锡凤凰城项目住房租赁REITs,已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正式挂牌完成交易,目前也正在加快推进,确保项目按计划落地。

其实,金融的溢出也就是我们的基础,我们不仅关注租赁房,也关注租赁房背后的各类园区、创新载体、社区和房子里面的人。希望能够在国家战略、总行战略和金融溢出之间寻找平衡,积极构建住房服务生态链条,加强住房服务场景金融嵌入,探索可以复制推广的模式。比如在租赁社区中,提供智慧门禁、智慧停车、智慧充电等各类服务,提升社区品质,同时丰富金融服务布设场景;创新突破批量分散式存房业务,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和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发展趋势,开展批量分散式存房;探索把住房租赁与“劳动者港湾”“创业者港湾”乃至党建及建行大学融合起来,打造“金融+非金融”生态……

可以说通过三年的探索,住房租赁的方向、方法、路径越来越丰富,模式也越来越成型和清晰。一是重资产,以闲置资产、抵债资产等为主进行包租模式,所以重资产并不代表成本一定高;二是轻资产,进行供需双方的信息撮合,继而延伸到空间的服务、对人的服务,以及对整个社区的服务,然后又跟整个网点的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涵盖衣食住行的重要场景。目前,分行住房租赁的项目已达100万平米,今年目标要增3万多套,总量将达10万套,服务了7万多人。今年,我们要把南京打造成一个样板城市,就是从一个项目的“盆景”到有更多模式的“森林”状态。

记者:江苏省分行在普惠金融方面各项考核指标都是领先的,今年创建的“创业者港湾”旗舰店也已初具规模。请问分行在普惠金融方面还会有哪些推进措施?

张伟煜:我认为,普惠金融已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是解决大家的思想认识问题和人手不足问题,这个阶段,分行建立了专业的机构、团队,并实现了网点的下沉;后来有了“惠懂你”,推出了智能化的风控、平台化的获客;通过板块经营、数据经营,丰富了产品。应该说建设银行在第一个阶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后来又逐渐进行了深化,下沉到网点。

随着现阶段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往往认为最有效的手段是通过价格、放宽条件、额度来获得优势,而我们思考的是如何与别人形成差异化。

一是在供应链上实现突破。业务逻辑层面上,因为我们是国有商业银行,既有大客户,还有全国的网络支持,供应链的竞争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同时,我们不是为了做普惠贷款而去做普惠,而是要站在解决企业问题的角度上去推进工作。供应链是大企业的一个痛点,我们从去年开始抓供应链,今年要继续深化,由原来的可做1层、2层的供应链,现在可做到4层。目前,我们尝试做开放式供应链,就是搭建一个供应链平台,让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可以参与其中。

二是进一步深化原有的系统和平台。因为我们有很多产品,如“云税贷”“云烟贷”等都还有做深、做广的空间,用户体验也还可进一步提升。

三是构建科创生态。比如,提供投贷联一体的金融及非金融服务的“创业者港湾”,是一个支持中小微企业的生态,同时我们还不断创新,与省科技厅合作推出了知识产权“科技贷”;与省农业农村厅进行系统对接,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进行产品开发,在农机补贴到位之前为农户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等。

 

激发动力转化,赋能笃行新金融

记者:江苏省分行是如何适应新的战略发展和新金融实践,在业务、机制建设上进行创新以推动和支持企业发展和赋能社会的?

张伟煜:新金融实践就要有新的体制、机制、方式和范式与之相适配。去年我们做了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是结合三大战略进行了组织架构布局。“住房租赁”方面,省分行汇集全分行资源,专门成立了推进和协调领导小组;去年,又强化了建信住房南京分公司的力量,还协同工程造价咨询子公司一起开展工作。

“普惠金融”方面,分行创建了“创业者港湾”,成立了科技支行,组建了创新团队,全方位支持科创企业发展。如依托江北国家新区和自贸区的资源禀赋,围绕创新、客群的差异化定位,创建“创业者港湾旗舰店”,就是希望搭建一个生态,连接政府部门、知名创投、核心企业、科研院校、孵化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及券商等,提供投贷联一体的金融及非金融服务,为中小科创企业提供全景式、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的资金支持,并依托建行大学为其提供免费的辅导,打造“金融+科技+产业+教育”的线下、线上科技创新综合孵化生态,成为服务中小科创企业的“平台中的平台”,帮助这些中小微企业进入大企业的供应链,并在不同的阶段给予匹配不同的服务。

“金融科技”方面,去年成立了数字办、创新实验室和数字工厂,主要业务部门均设立了金融科技科,通过数字工厂来解决融合的问题,因为主要业务部门分管金融科技的负责人也都在数字工厂里;而创新实验室其实就是一个创新的基础设施。金融科技项目做得多了,谁来运营?谁来迭代?谁来维护?分行组建了江苏金融科技分公司,将已建成项目的运营和迭代,全部交给他们。

二是在现有的组织架构上进行了调整和创新。省分行在公司部设立了综合金融服务中心,为省属客户、全省重大客户、100大客户,提供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在投行部、资管中心设立了并购金融中心、投贷联金融中心,进行资产配置和方案设计。在省分行层面,强化了统一的作战指挥体系,以适应数字化经营,这样就将统筹、融合、创新敏捷地结合起来。

三是在机制创新上,为适应敏捷、融合而成立柔性组织,建立任务型团队。省分行层面主要是抓全省重大的项目,跨层级的、跨部门的;部门可以做本部门的项目,因为是分层的,同时在有明确目标和任务的前提下,根据项目需要,可以灵活决策。比如,去年江苏省社保招标,就组建任务型团队,并与党建结合起来,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本来不占优势的我们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中标。对于军队改革、结算中心的改革,也组建了重大的任务型团队。最近,为加快推进对制造业和科创企业发展的支持,省分行与经营行又组建了科创和先进制造业的专业化团队。

记者:江苏省分行如何激发基层员工的智慧和积极性,让全行员工深度地参与到整个新金融实践中?

张伟煜:作为一级分行、二级分行的领导层,必须站在国家和总行战略的角度上进行思维升维。

一是基层往往缺少的是方法,需要省分行去解读、引导。首先要跳出固有的思维,要有金融的专业,但不要陷在金融的惯性中。我们经常讲营销需要降维,就是上级行帮助基层去营销的问题,同时还有让基层行思维升维的问题, 基层行不能只盯着“我想要存款”“我要完成业绩”这一个点,那会越干越累,是很难突破的。省分行层面要通过超前布局,为下一层通盘考虑并提供战略层面的降维工具。如数字化经营,我们有常态化的建设,拥有4个指导组定期到基层把问题带上来,把方法送下去。省分行不断地总结提炼变成模式,并转化为流程,分解为步骤,持续优化,构建常态化的检视、督导、指导机制,这样基层就可以更好地推进工作。另外就是通过技术手段、系统的思维以及平台化运作来实现突破。

二是需要不断地总结、分享案例和经验。目前我们在编制一个有关住房租赁模式与案例的手册。针对数字化经营,我们有战机、北极星指标,这就是一个缩影,可以让大家看到现实的效果。而客户基础、管理基础等基础工作需要常态化地强化,必须要有创新,与别人要产生差异化。现在,我们进入一个项目的方式越发多样了:可以用金融科技去切入、用住房租赁去切入……通过这一个个成功案例去总结和推广之后,基层也会更轻松、更具主动性。

三是带动大家抓工作的重点、强弱和节奏。比如有些工作就像吃饭,一日三顿都要吃的,这是常态化的工作;有些工作是吃菜,菜是要“不时不食”,什么季节吃什么菜,这就是以市场为导向的,这其中就产生了花式、组合、调味的创新。还要学会梳理,哪些是饭,哪些是菜,怎样组合和调味,这和资源禀赋有关,也同个人习惯有关,也就是因地制宜。同时,还要重视节奏,就像竞技运动,在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就是要把别人带入你的节奏,而不是跟着别人的节奏走。

四是要继续强化核心竞争优势。首先要认清形势。经济发展已经从高速增长逐步转向结构性调整,就是从增量分享转向存量博弈。我们也一直在思考:江苏省分行在今后的同业竞争中,最大的潜力在哪?要靠什么来完成转型?未来驱动一个单位变革的力量是核心人才。去年,分行启动了网点竞争力提升的项目。江苏省分行有19000名员工,存在着区域结构、前中后台人员分布不合理的问题。于是,我们就做了一个延伸项目——“时间支出管理”,以此来看看网点的9000多人每天在干什么。还启动了“以战略为导向的人才规划”项目,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未来3~5年的发展愿景、目标及战略举措,明确提出围绕通用能力、专业能力、共享能力三条主轴,着重锻造人才十大能力提升。首先是调结构,通过提升智慧、智能机器人的应用来推进后台的集中运营;二是建立人才标准,基于能力素质模型开展核心人才盘点,实施“领航计划”和“英才计划”,健全涵盖能力培养、考核激励、人才储备、监控治理等四大核心要素的关键人才管理机制。三是围绕职能变革、组织变革和能力变革三大模块,实现人力资源条线转型,聚焦关键业务领域,深度融合、全面赋能业务发展,使其成为卓越能力中心、能力共享中心,成为业务部门的合作伙伴,提升全分行人才竞争力。分行已在主要业务条线安排了HRBP,主动参与到业务部门进行调整和优化配置。

记者:建行大学在新金融的实践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还需做出哪些努力来进一步融入和促进业务发展?

张伟煜:我们一直讲G端、B端、C端,其实建行大学是U端。前面这三端是物理,U端是文化。

第一,不能把建行大学当成是一个培训机构,它首先是非金融服务的一个重要载体。为什么我们跟别人有差异?这其中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建立了建行大学这个非常高明的连接方式。

第二,可以说建行大学是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因为大家都有学习的需要,这是无形的。我们有很多合作都是通过建行大学、党建工作来展开的,其实它就是理念的共享。比如江苏最大的外贸企业——苏美达,就是贸工研一体化的一个企业,它也有大学;江苏交通控股集团,也有交通控股大学,所以大家的理念是相通和相近的。

第三,大学意味着赋能。通过大学平台促进员工学习是赋能,这与通过行政手段干预是不同的。一个学习型组织,就是通过改变心智模式这种方式来解决问题的。去年我们提出机关作风能力建设年,讲求的是为基层服务提高效率和响应;今年是侧重能力的深化,即政策的解读能力、行业的研究能力、市场的分析能力、产品的创新能力、风险的控制能力、数据的应用能力、系统的开发能力、平台的运营能力等“十大能力”的深化。未来,还要考虑如何将建行大学的平台更好地融入到业务发展中,让大家更方便地获取学习资源。因为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比如昨天我们研究今年的风险控制方向,总行的风险要点已经出来了,但认认真真看要一个半小时,为便于基层高效读取信息,就需要我们把它分解提炼出来,如今年跟以往相比强化了哪些内容、有哪些变化。同时,我们还要考虑更加新颖的知识获取方式,如抖音、B站等适合年轻人接受的方式。

第四,更好地连接和融合社会服务,搭建一个赋能政府、赋能农村的学习平台,最终跟我们的业务都结合起来,因为建行大学是个很好的连接,好像试管一样,大家在这里相遇,从文化层面去激发精神追求。比如江苏首家乡村振兴模式的“裕农学堂”落户丰县公共数据中心,这也成为了一个全新的平台连接模式,一系列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的金智惠民培训活动,赋能社会的同时也打开了社会了解建行的窗口。

 

 

江苏省分行举办并购重组策略分享会,圆桌论坛围绕市场环境、融资渠道、并购方式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

 

创业者港湾旗舰店为入港企业南京文牛科技公司提供了金融及非金融服务,目前企业已有上市计划。

 

江苏省分行联合南京综保区江宁党支部开展“时代巾帼巧手 献礼建党百年”掐丝珐琅手工制作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