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媒体集萃

【主题采访】《每日商报》:走进建行滨江支行

发布时间:2012-09-24

“你好,请问需要办理什么业务?”当记者刚走进建设银行滨江支行营业部大厅时,大堂经理就带着笑意迎上来,并顺势把记者引到取号机前选择业务类别。大门另一边是客户休息区,座椅边放着一些建行产品的相关宣传折页,三四个正在等待办理业务的顾客仔细地翻阅着。

这个网点是建行在滨江区设立的较大的网点之一,地处滨江区主干道江南大道,边上上市公司林立,且小区众多,这也使得这个远离市中心的银行网点有着不亚于市中心的繁忙。

据营业部负责人王丽敏介绍,这个由33名员工组成、平均年龄为26岁的小集体,每天一丝不苟地按照银行的操作规程做好本职工作,同时,也一直为提高客户服务能力而不断努力,注重每一个服务细节,通过一系列贴心周到的服务,赢得了客户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更新自助设备 做到“下班不打烊”

今年,建行滨江支行营业部特别更新了其ATM自助设备,增加了4台自动存取款机、4台自动取款机和1台自助服务终端,满足辖区客户24小时现金服务需求。

“如果您是用卡进行2万元以下的小额存取款,我建议您到边上的自助银行办理,好节约您的时间。”对于营业部的大堂经理来说,每天,这样的话说上肯定不止100遍。而引导客户到自助服务区,帮助大家使用自助设备,这样的操作每天也不知要重复几回。

“很多客户一开始对自助设备有些抗拒。觉得没有安全感,尤其是上了年纪的客户,一方面不会用,另一方面也不敢用。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引导,教会每一位客户使用自助机器。这样客户很可能从此不再依赖于柜台,也减少了柜面的工作压力,也节约了客户的时间,普通业务办理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安排,一举多得。”这位大堂经理说。

搞好“邻里关系” 融入社区生活

这里说的“邻里关系”,指的是网点周围社区、住宅、楼宇单位之间的关系。这里要特别讲到“孙婆婆的故事”。

五年前深秋的一天,建行滨江支行营业部来了一位老婆婆,身形佝偻,她找到大堂经理小胡,说要存钱。在咨询了存款利率之后,她又突然说,还是不存在建行了,要存到边上的另一家银行去。小胡也不在意,还带着这位婆婆到门口,指给她看另一家银行的方向。不过,半个多小时之后,老婆婆的身影又出现在营业部大厅里,再次引起了小胡的注意。在查实了婆婆的身份信息后,得知婆婆姓孙,已经70多岁,在和其家属取得联系后得知婆婆有帕金森综合征。

后来,这位特殊的客户每个月总要来营业厅一两次。有时来取点钱,有时什么都不办,只是来坐坐。而营业部也对这位婆婆开了小灶,给予了特殊照顾:半个月给婆婆打个电话;过年过节到她家里去坐坐,送去节日的问候。5年时间,老人和营业部所有员工亲如一家,孙婆婆也把营业部当做自己的家,没事也会去那里转转。

“孙婆婆事件”后,建行滨江支行营业部制定了关于特殊人群的服务规范:网点设立无障碍通道,员工自学手语,同时设置残疾人优先服务窗口。除此之外,在大厅里还配备了点钞机、老花眼镜、饮用水、医药急救箱等设施,以满足客户的需要。

此外,营业部针对周边社区和居民风险意识淡薄的现状,从2010年开始,制定了全年进社区宣讲金融安全知识计划,在滨江区星光大道这些人流密集区域开展了以信用卡用卡安全、个人金融信用为主题的开放式金融基础知识讲座;并且在七甲闸、迎春小区等老年人集中的社区进行反假币、防金融诈骗等方面的宣传;另外也针对高端客户,举办过健康养生、子女教育、出国留学咨询等非金融性增值服务讲座……通过这些融入周围单位社区的互动,拉近了建行滨江支行营业部与客户的心理距离,同时也为建行滨江支行营业部带来了优质客户和客观的经济效益。

 

 

http://bank.hexun.com/2012-09-18/145950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