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媒体集萃

【主题采访 小企业篇】《深圳特区报》:不因利小而不为 涓涓细流成江河——深圳建行服务小微企业支持实体经济纪实

发布时间:2013-03-18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中国中小企业最为密集、发展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目前,深圳共有中小企业40余万家,占全市企业总数九成以上。去年开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小微企业业务发展的有力措施,建设银行作为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近两年的工作计划和任务中,均突出了加强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措施及工作规划,将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小微企业落到实处。

深圳建行深入调研,主动了解和研究小微企业特点和融资需求,在服务小微企业的组织架构、体制机制、人力资源、审批流程、信贷产品、贷后管理等方面全面创新,积极探索既适应小微企业发展、又符合银行实际的金融服务新模式,开创了大银行服务小企业的新路。

截至2012年末,深圳分行小微企业业务信贷总额436.73亿元,比年初增长91.61亿元,占全行对公信贷总额13.52%;小企业贷款余额242.73亿元,比年初新增73.34亿元。小微企业授信客户2291户,占全行对公授信客户总数70.93%;当年新增小微企业客户1181户,比去年同期增长46.22%;小企业贷款投放达186.25亿元。深圳建行目前120多家网点,操作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客户经理多达300多名。2012年建行深圳分行在本地银行中,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投放额和客户总数均排名第一。

127个网点能为小微企业办理业务

深圳建行积极创新,倾力服务小微企业不仅为小微企业带来了福音,也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深圳建行公司与机构业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朱刚介绍,深圳建行早已把服务好小微企业提升到战略高度,不遗余力,对小微企业发展提出“细致、可操作性强的系统解决方案”,按照“经营扁平化、管理层级化”重塑管理架构。

朱刚介绍,深圳建行从2011年至今已召开6次关于小微企业业务的专题会议,每年开年第一个会议即为小微企业专题会议,并把小微企业业务部上升到行内一级部门,同时属于对公和零售这两个委员会。

2011年5月,建行深圳分行专门成立小微企业业务部,采用信贷工厂模式运作,整合业务。为了更贴近市场、贴近客户,在全市设立中心区、宝安、龙岗、南山四个小微企业业务分中心,按照“流水线”作业方式进行批量操作。根据小微企业公司账户和个人账户一体化特点,将对私条线的个人助业贷款业务归并到小微企业业务部,打通对公对私条线,小微企业根据自身特点,既可通过对公渠道申请贷款,又可通过个人渠道申请贷款,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明确小微企业业务要向“零售化”和“小额化”转型,使有限的信贷资源支撑服务更多的小微企业客户群体,实行“强分行、小支行、大网点”的部署,对网点实行三综合“综合网点、综合营销队伍、综合柜员”。目前,深圳建行下辖127个网点个个做小微客户,下沉400个专职客户经理到基层深入走进小微企业。

提供就近服务,所有的营业网点都能为小微企业提供包括授信业务在内的所有银行服务,这在同业属于首创,得到小微企业的广泛欢迎。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建行小微企业部以树立市场标竿为目标,“敢为天下先”,全国首创小微企业贷后现场检查外包的管理模式。2012年一季度,深圳建行成功与深圳市金融联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制定一系列操作流程,经前期与各支行网点沟通磨合,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小微企业贷后现场检查外包项目已覆盖深圳建行所有支行网点。贷后现场检查外包突破商业银行传统的风险管理模式,引入独立第三方金融服务公司有效防范道德风险,通过对第三方的契约化管理,实现小微企业贷后管理的“标准化”、“批量化”、“简单化”。

“两圈两会”推动批量化平台营销

朱刚在采访中自豪地向记者介绍,为适应小微企业发展的营销模式相应变革,深圳建行推出依托“两会两圈”(“两会”指商会和协会,“两圈”指商圈和客户圈)批量营销客户模式,通过“两会两圈”平台搭建,“多快好省”地发展小微企业。“两会两圈”思路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已成为建行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战场。

深圳建行也为专业市场提供一体化融资服务。朱刚表示,在对华强北商圈、东门商圈、西部珠宝城、大地城红木市场、华南城原料城、笋岗家居饰品专业市场、布吉农批市场以及古玩城市场等两会两圈客户进行充分调研的前提下,建行结合专业市场客户的不同需求,设计了一揽子服务,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朱刚介绍,从贷款服务上,通过专业市场业主担保“商易贷”、联贷联保、联贷助保、抵押放大、信用贷款等多种途径增信,商户既可通过公司申请小企业融资,也可通过个人办理个人助业贷款。在结算服务上,建行提供针对性的产品组合。以EPOS、结算通、信用卡、网银、手机银行等产品为基础,组合多种服务套餐,为商户提供快捷、优惠的服务,特别是专为个体商户资金结算打造的结算通业务,便宜、灵活、提供多渠道支持套餐和批量转账。

在“两圈两会”的指导思想下,各支行开始了有针对性的业务拓展,其中莆田商会联贷联保模式成为一大亮点。针对莆田商会的脚手架客户群,商会组织会员自主组合联贷联保小组,联合向建行南山支行申请贷款,目前已成功组织超过30家企业获得贷款。

2012年2月通过莆田商会副会长周成跃的引荐,建行走进脚手架行业和莆田籍企业,深圳有数百家从事该行业的企业,企业主90%为莆田籍,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由于企业主之间互为老乡,相互了解和信任,使得在市场需求量大的时候,企业之间可以联合供货,形成合力,以满足大型项目对脚手架的需求;在企业有较多脚手架闲置时,可以向同行企业租借脚手架,使得存货利用率提高,以达到利润最大化。

经过南山支行公司部的分析和判断,认为深圳脚手架租赁行业市场前景良好,盈利模式清晰,并且脚手架卖废品也是盈利可观。南山支行对行业了解后,相关领导及客户经理立即对脚手架企业进行拜访和深入调研,通过调查项目建筑工地,了解脚手架进场租赁和使用情况,查看建筑施工的综合实力;走访莆田籍企业的脚手架仓储基地,了解企业脚手架存货的利用率及莆田籍企业经营状况;拜访存量莆田商会企业,了解新增莆田籍企业主的人品和信用情况,对建行选择新增企业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莆田商会企业自愿组合,在建行办理了联贷联保业务。莆田商会名誉会长蔡金来告诉记者,国有大行对行业的支持对企业发展非常重要:首先,降低了融资成本,通过银行渠道获得资金的成本最低,比其他短期借贷节省25%左右的利息,这对追求利润的企业是尤为重要的一点;其次,2011年第四季度,建行进入脚手架行业的圈子,通过一对一的了解和深入服务,帮助商会成员解决了许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财务方面的整合与规划。蔡会长表示,通过建行近2年的培养,财务管理越来越规范,行业发展也越来越稳定,这是最本质的收获。该模式使银行对小微企业融资不再局限于抵押,开创了银行通过客户相互了解、相互担保获得融资支持的新模式。

引领创新惠及各类小微企业

深圳建行小企业银行服务在产品创新方面一直走在前列,这为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建行针对小微企业客户需求“短、频、快、急”的特点,研发出使用期限、金额、还款方式更加灵活、便利的适用性产品,为推进“社区金融”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建设银行目前已建立“成长之路”、“速贷通”、“小额贷”、“信用贷”四大产品体系,基本覆盖各类客户的不同融资需求。在新的小微企业经营机制下,产品创新更是如虎添翼。2011年成以来,建行深圳分行先后推出小微企业“增信通”,专业市场“商易贷”,“联贷助保”,核心企业“供应贷”、“民校贷”、“网络循环贷”,个人贷“财富通”等创新产品,通过信用贷款、借助第三方增信、互助联合等方式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深圳建行自2012年开始大力推广小企业“信用类”贷款产品,有效解决其在业务快速发展过程中,难以提供融资所需有效的抵押和担保的问题。依据企业和企业主在建行的资产情况、结算情况、实际收入情况进行给予核定授信额度,放开担保的约束,审慎而又大胆地向小微企业提供信用贷款。

“信用贷”产品定位于建行熟悉的客户,包括存量优质结算、存款客户,个人高端客户,对其发放的无抵押、无质押、无保证的纯信用贷款。通过将小企业实际控制人夫妇作为共同借款人,不仅简化了合同手续,也省去了抵押登记等不可控流程时间。同时,采用以评分卡为主线的标准化流程,整个信用贷操作中,小企业中心“信贷工厂”与各网点相互配合,实现风险与营销平衡、效率与控制并重。产品以银行贷款、无须担保为口号,以高效、快速为品牌,以简便、明了为亮点,是建设银行在银行小企业信贷市场上又一创新和突破。

位于宝安观澜的深圳市维纳诗床上用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床单、被套、枕巾等日常用品的小微企业,经过施俊如夫妇三年苦心经营,发展日渐成熟,2009年成功进驻了沃尔玛,但新问题也随之而来,客户账期有6个月时间,而沃尔玛每月制定的销售任务为300万,如果完不成,就要缴纳高昂的管理费,这给资金周转带巨大压力。3个月时间,维纳诗交了100万的“学费”。施俊如决定暂时退出。同时发现没有资金的支持,仅靠自有资金,很难将企业发展壮大。可钱都投到公司里了,没有抵押,银行不给授信,怎么贷款?

2012年4月,建设银行深圳铁路支行的客户经理王子健找到了维纳诗,并实地走访。在访谈过程中,施先生详细说明了财务状况,并将整个年度的销售计划和信用政策向客户经理做了介绍,客户经理表示可以给予信贷支持。

维纳诗经营以来,一直非常注重信誉,账务流水清晰、全面,这也是建行给与信贷支持的基础和保障。不需传统抵押贷款的抵押登记,不需等待国土局的记件取件,整个银行内部流程下来,从申报到贷转存入账,仅用了4天时间。收到到账消息的施先生感慨,与建行的互忠互信是企业获得授信的关键,建行的创新产品和高效服务帮忙解决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