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媒体集萃

《金融时报》:“不可能”的300万元:建行倾力服务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发布时间:2014-09-15

“如今制造业在珠三角地区的利润越来越低,等利润没了,我也不干了。”对于未来,广东省江门市鸿美达橡塑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美达公司”)董事长厉晓晓颇显无奈。

在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小微企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小微企业经营遭遇极大困难。作为其中一份子,厉晓晓尚能继续维持企业生产,然而部分企业主却没这么幸运,订单荒、资金链断裂、利润无法覆盖成本……困顿局面至今未有大的改观。

近日,记者在广东采访时了解到,一方面,薄利令传统制造业小微企业主要通过银行贷款这一融资成本相对较低的渠道解决融资问题;另一方面,小微企业的高风险、高贷款不良率问题已成为银行加大贷款投入的最大顾虑。

不得不进行的“机器换人”

“招工太难了,随之而来的人工成本大幅上涨都是企业无力承担的。”厉晓晓告诉记者,“企业一直存在招工难情况,今年又格外突出。”根据当地监测情况看,今年部分制造业小微企业用工流失率在15%左右,为留住工人,厉晓晓与大多数企业主一样,采取提高员工薪酬的做法。据记者了解,在鸿美达公司,少数员工月薪已超过7000元。

然而高薪策略却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些小企业主表示,高薪不仅难以缓解外省入粤劳动力回流趋势,还增加了企业负担。

面对这种情况,厉晓晓不得不选择“机器换人”。事实上,广东、浙江等用工大省“用工荒”日益严重,由此带来的劳动力价格上涨迫使众多小微企业开始思考降低经营成本的替代方案,其中,用机器替代人工是被较多采用的方案之一。

不过,摆在厉晓晓面前的问题是,微利企业资金链条十分紧张,一次性几百万元的技术改造投入就有可能将企业逼入绝境。为此,一些小企业主选择维持现状。但眼看不多的利润被不断上涨的人工、原材料成本侵蚀,厉晓晓无奈中选择改变,她告诉记者,一台机器可替代510名员工,目前企业员工数量下降至百余人。

那么厉晓晓是从哪里筹措的资金呢?

唯一的低成本融资渠道

直接融资、间接融资,银行贷款、民间融资,看似多项选择,其实厉晓晓面前只有一条筹资渠道:银行贷款,这也是大多数制造业小微企业可以甚至是唯一可选择的筹资渠道。

记者了解到,由于小微企业的规模实力和生命周期有限,信用水平不足于支撑其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只能主要依靠金融机构间接融资。

与此同时,广东、浙江等民间资本较为活跃的地区,民间融资较为普遍,但制造业小微企业几乎与其“绝缘”。记者在东莞采访中获悉,即便是亲友间借款,月息也在15%左右,微利的制造业小微企业根本无力承担。厉晓晓也向记者证实,她的企业没有从民间融资渠道借款。

尽管国家及监管部门不断进行积极的政策引导,但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的高发还是影响了银行放贷的积极性。根据上市银行半年报数据,上半年,多家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率呈现上升局面,小微企业则是不良贷款新增的主要源头之一。

在广东地区,记者了解到,一些银行已从今年年初开始收紧小微企业贷款规模,同时,在部分城市,贷款支持小微企业户数有所下降。

不过,建行中小企业客户部副总经理黄凯如告诉记者,建行广东省分行已将小企业业务明确为该行经营转型重点,对于小微企业贷款采取敞开供应方式,不受贷款规模限制。

东莞地区一位小企业主告诉记者,相较于其他中小银行机构,大银行持续的贷款支持、稳定的信贷政策对小微企业来说更具吸引力。

“放大”的贷款

厉晓晓今年年初从建行江门分行获得300万元贷款,保证了企业技术改造的顺利进行。不过,对于这笔贷款数额,办理过银行贷款的小企业主都不敢相信能贷那么多。厉晓晓说是通过房产抵押方式获得的银行贷款。而据记者了解,该房产评估价仅为200万元,按照银行普遍执行的六成抵押率计算,厉晓晓获得贷款应为120万元。

对此,建行江门分行中小企业部总经理罗少华解释说,评估价为200万元,但最高可放大2.5倍,即获得500万元的贷款支持,厉晓晓的300万元其实并不多。

一些人担心,这会给银行带来更大的风险,并可能导致亏损。罗少华表示,合规发展、控制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是建行江门分行工作的重点。对于鸿美达公司的300万元“助保贷”贷款,建行江门分行不担心会出现问题。

黄凯如评价说,一些抵押物不足但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资金周转暂时出现困难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助保贷”获得信贷支持,这种产品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加快企业做大做强步伐,同时也降低了银行的贷款风险。

仅仅半年时间,鸿美达公司就完成去年全年产品的生产量。用工问题解决后,厉晓晓计划着再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通过规模降低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