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媒体集萃

人民网:做国家财政的坚实支柱

发布时间:2014-12-25

60年风雨同舟,60年锐意进取,60年改革创新,60年甘苦与共,建设银行从国家财政而来,紧跟财政改革的步伐,开拓创新,励志图强。从最初的拨付、监督国家财政基本建设资金,到配合国家财政改革提出服务“大财政”概念;从最初的手工记账记录一笔笔的财政拨付资金,到现如今的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建设银行时时处处以服务国家财政需要、服务国家经济建设为核心,为共和国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源于财政,做好财政管家

1954年10月1日,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作为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系统的内设机构正式成立,至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直负责拨付、监督国家基本建设资金。当时,建设银行服务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上的每一项重大工程建设资金的拨付,有人民大会堂、英雄纪念碑、天安门广场等共和国的标志性建筑,也有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武汉长江大桥等新中国的工业脊梁。为更好的服务国家基础设施和经济建设,建设银行将“按重点工程设置专业机构”作为机构设置的重要原则之一,有效地保证了国家财政建设资金的及时调配和供应,“哪里有重点工程建设,哪里就有建设银行。”

邓小平曾指出:“建设银行的工作很重要,是为国家看门的。建设银行要按国家计划办事,列入计划的项目才能给钱,没有列入国家计划的项目,天皇老子批的项目也不能拨款,拨了款就是失职。”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富春把这个指示概括为“建设银行要为国家守计划把口子”,这个口子一把就是40年!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建设银行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掀开了新的发展篇章,从1979年到1984年,建设银行逐步从财政部门的附属地位(财政出纳)中分离出来,以国家专业银行的身份服务于新时期的国家经济建设,一直到1993年,建设银行的改革发展与国家财政、金融、投资体制的改革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不断完善银行职能的同时,财政职能得到了改革和强化,这15年是建设银行财政职能和银行职能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15年。1994年建设银行将财政职能移交财政部,迈向现代化商业银行的发展道路,建设银行承担的财政职能,在这一时期虽然由行政赋予变成了代理履行,但建设银行的财政职能不仅没有削弱,而且更为强化。主要包括五大内容,可概括为“预算、决算、财务、制度、监督”10个字。

服务财政,助力财政改革

不管是国家推行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还是非税收入收缴改革,亦或是公务卡制度改革,建设银行都是作为代理银行积极参与、高度重视、及时响应!

为财政部专门研发的重要客户服务系统(2002年)、财政支付网上银行(2010年)、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2013年)等创新举措将国家财政改革推向一次又一次飞跃。第一步,使财政资金拨付告别了以往人工依靠明传电报接受、下达支付指令、额度及人工统计报表的时代,实现了通过系统划拨资金、自动清算资金、生成报表,从有纸化走向无纸化,减少了大量的人工传递,大大提高了业务办理的效率;第二步,中央财政授权支付网上银行开通,服务渠道从单一柜面扩展到网上银行,为电子化和信息化奠定基础;第三步,开发了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自助柜面系统和电子凭证库,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将三方电子凭证电子化布放、业务数据标准化、支付渠道标准化、增加电子支付渠道等手段,取消纸质凭证和单据流转,通过电子指令办理财政资金支付和清算,把传统支付管理相对独立的分散控制通过流程再造整合,实现业务人员不必再逐岗手工签章、不必逐笔打印凭证,不必每日专人传递大量纸质凭证和单据、不必将单据与电子数据重复核对等等,从而减少了单据传递的中间环节,大大提升了预算单位的拨付效率和准确度,同时实现了自动对账、信息交互、全面无纸化。以湖北为例,以前一笔柜面授权业务需要一分钟,现在只需要几秒钟就可以处理完毕。

建设银行自2005年取得中央财政非税收入收缴业务代理银行资格以来,始终致力于以高质量的代理服务,参与、配合财政部实施和深化财政非税收入收缴改革。经过多年努力,建设银行已建立起一整套顺畅良好的业务运行机制,在制度建设、系统建设、组织架构、内控管理、应急程序、人才培养及保密措施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经验。实现了非税收入记账信息由手工录入到电子化自动对接的转变,提高了非税收入的征管效率,保证信息和资金的同步性和一致性。建设银行还充分运用行内资源,将中央财政汇缴专户纳入到全行会计稽核系统,通过会计稽核系统在每个日终对所有中央财政汇缴专户进行监控,以确保该类专户当日收缴资金能够及时足额上划。建立逐日盯账制度,在每个营业日日始对相关账户前一日余额进行查看。

2007年,中纪委、财政部和人民银行开始推行公务卡制度改革,面对这个具有高度政策性、技术性和时效性的系统工程,建设银行积极配合、快速响应,依靠强大的开发设计能力和完善的客户服务能力,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对公务卡这一创新业务的探索、实践和推广工作。建设银行从客户需求出发,通过反复论证研讨,攻克种种技术难关,完成了全部系统的开发和联调测试工作,实现了信用卡业务与代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有效对接,创造性的实现了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报销支持系统网上银行、重要客户服务系统及多个辅助系统的联接,成为系统开发的一项重要突破。建设银行强大的系统支持和简便的操作方式为预算单位和持卡人适应改革趋势铺设了顺畅通道,能够全面满足持卡人个人和公务消费的不同需要,公务卡报销支持系统使预算单位财务人员足不出户便可完成公务卡报销登记审核和授权支付业务查询,为公务卡的广泛推广和报销还款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全社会提高政府支出透明度、打造“阳光”财政、规范资金管理、切实提高政府支出透明度、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制度建设中做出了积极贡献。

多年来,建设银行为国家财政政策的实施提供便利,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一路走来,满载荣誉,公务卡发卡量、非税代理的执收单位数量连年排名第一!

担当责任,保障财政职能

不管是汶川地震、芦山地震,还是南方冰灾、云南旱灾,多少年来,在国家发生重大灾情时,建设银行总是在第一时间进入应急状态,全力保障救灾资金的使用。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建设银行全行动员,齐心协力,专门成立由总行领导挂帅的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分行领导班子在第一时间赶到各机构网点和机房,冒着强烈的余震危险组织尾箱入库、重点提供灾区客户急需的现金等金融服务,特别是保证财政、军警的资金支付。各级营业机构为抗震救灾金融服务执行领导带班制度,加强24小时值班制度,设立专门服务窗口,提高服务效率,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免排队优先办理救灾资金拨付、捐款资金汇划并免除其手续费用。总分行迅速组建300余人的应急团队,确保汇缴业务畅通,为民政部门、慈善机构提供高效的捐赠款项汇缴服务;制定专门服务方案,为灾区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提供资金支持;在最短时间内开辟“信贷审批绿色通道”,确保救灾资金及时到位;对于列入政府灾后重建计划的项目,建设银行在财政资金到位前可发放短期搭桥贷款。

每当灾情发生,建设银行三十多万员工总能坚守岗位,延长营业时间,建立绿色通道,确保赈灾捐(拨)款在第一时间准确到达目标账户,把全力为灾区提供及时高效的金融服务,视作打好救灾战义不容辞的责任!

过去的60年是辉煌的60年,这辉煌的过往将激励着建设银行走向更加辉煌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