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媒体集萃

人民网:建设银行与中国企业共同发展、走向世界

发布时间:2014-12-25

2013年12月30日,一封看似平常的信摆在建设银行董事长面前,“通过此次合作,我们深刻感到,在中国大型央企‘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央企与国有银行之间不仅有彼此高度信赖、相互支持、共同担当的合作基础,更有携手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深化和拓展相互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广阔空间”。

这是一封来自国有大型跨国集团负责人的感谢信。文字朴实,描绘了建设银行与中国大型央企深厚的合作基础;语句简练,勾勒出建设银行与企业走向世界、共同发展的宏伟蓝图。

这只是建设银行服务企业“走出去”与“引进来”的缩影。自1991年建设银行伦敦代表处成立以来,截至2014年7月,建设银行已在17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海外分支机构,在中国内地设有14000余个分支机构,为数百家中国“走出去”企业和外资“引进来”企业提供了广泛的金融服务,这些企业涉及了石油化工、电力、冶金、矿业、电信和航空等行业,服务领域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向银团、债券、上市、基金和租赁等综合性、多功能转型,支持金额达到数千亿美元,已成为支持和服务走出去与引进来企业的中坚力量。

“走出去”和“引进来”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发展战略,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这有利于中国和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的繁荣。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积极融合,中国企业走出去和海外企业走变得越来越多,建设银行也脚踏实地、稳健前行,为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爱拼才会赢

12月的北京,寒风凛冽,狂躁的北风卷起砂砾,肆无忌惮的横扫在每一个角落。凌晨1点多,志存(化名)走出办公大楼,突如其来的寒意把仅有的困倦也惊的无影无踪。

马路上已看不到什么车辆,等了许久也不见有出租车驶过。搓了搓快冻僵的手,“哎!”志存自言自语道:“还是骑车回家吧。”

这是多日以来,一个熟悉地不能再熟悉的场景。作为建设银行此笔银团工作团队成员,加班到凌晨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这一次他所在团队要做的是为中石化集团筹组35亿美元全球银团贷款。

自2013年9月下旬中石化集团发出银团邀请以来,近两个多月,志存和他的团队几乎每天都是连续近18个小时的工作。除了处理所辖日常工作事务外,筹组银团贷款的工作还有很多,推进内部审批工作,协调其余五家牵头银行开展银团筹组工作,与几十家外资银行商讨参加银团的意向、会商修改,审定银团相关文件等等。参加银团的银行遍布全球,时差问题要求建设银行的工作团队几乎保持24小时联系畅通,团队的成员常常会在刚刚入睡,就又被电话叫起。任务艰巨、工作繁多,既要保证效率、又不能丧失质量,建行人发扬敢打敢拼的精神,坚持加班加点,保证当日之事必当日完成。

你或许要问,为什么他们要这么苦这么累?

因为这是亚太地区2013年以来央企最大规模的一笔中长期全球银团贷款,受到银行业的广泛关注,也成为后续同类银团的定价和发行标杆。也就是在这笔银团中,建设银行独家获得总协调行、代理行两个最重要的角色,意义非凡!

在以往的此类大型国际银团贷款中,协调人和代理行角色都被少数几家外资银行垄断。但在此次银团中,建设银行却承担了企业和银行协调、方案制定、主导银团发行等核心工作,并协调五家知名外资银行向市场分销该银团,义不容辞的成为了该笔银团成功筹组的“中流砥柱”。

这是国内银行业史无前例的成就!一方面实现了建设银行在相关业务领域历史性的突破;另一方面,也展现出国有企业“出海”,国有银行保驾护航,携手并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此次建设银行作为唯一总协调人,牵头其他外资银行筹组该银团贷款,有力地提升建设银行在全球银团贷款市场的地位和话语权,市场影响力和声誉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建设银行的成功并不是偶然,是基于多年来组建银团贷款实践中的历练和成长。此前,建设银行曾先后参与中海油、GE财务公司、福特和华为等中外资企业的全球银团贷款。在历次筹组过程中,建设银行凭借专业的素质、高效的沟通和协同作战的团队,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认可和广泛赞誉,自身实力也在竞争和实践中得到不断提高。

崭露头角

2014年4月3日凌晨4点15分,纽约时间4月2日下午16点15分,中国石化大厦320会议室,全球电话会议接通,来自中石化集团方面有关负责人宣布:“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成功发行50亿美元国际债券,此次国际债券发行引起国际投资者的热烈反响,来自全球的投资者订单累计近200亿美元。此次发行创下亚洲公司有史以来单次最大规模、中国企业有史以来国际债券发行最低综合利率、首次浮动利率债券发行,以及与现有债券相比的最低新发行溢价等多项纪录”。

会议室里顿时掌声雷动,沸腾起来!高远(化名)激动地心情难以言表,情不自禁的站起身来,欢呼鼓掌!两天多来,近45个小时的连续工作,眼皮好像注入了铅块,很难保持开启状态。但在这一刻,所有的焦虑、疲惫被激动和喜悦冲刷得干干净净,此时的高远“满血复活”。

这一幕发生在中石化全球债券发行现场,会议室一侧是中石化集团的发行团队,另一侧是来自建设银行、建银国际(建设银行全资投资银行机构)、花旗,汇丰,高盛、摩根的发行团队。由于发行在亚洲、欧洲和美洲先后展开,来自全球投资者分属不同时区,从路演到发行的各个环节,每项工作都安排得十分紧凑,发行团队需要连续作战,不能有丝毫懈怠。

高远来自建设银行总行,全程参与了此次债券发行工作。就在一小时前,高远发现存在投资人减小投资金额或撤单的可能性,是欧美投资人对中资企业缺乏信息吗?发行难道会失败吗?一个接一个的问号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而现在一切都不再是问题,中国石化集团越来越被西方高质量投资者群体认同,在最后定价阶段,大多数投资人选择买入,债券发行获得多倍超额认购。

在这次全球债券发行中,中石化集团选择建设银行作为唯一的中资全球协调人。这是建设银行首次以全球协调人身份在最顶级的全球债务市场崭露头角,也是建设银行打破垄断和一流国际投行得以平起平坐,实现了建设银行债券发行业务上的历史性突破。

在服务跨国公司企业的过程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近几年,建银国际曾担任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在港融资平台8亿美元债券发行的牵头全球协调人,连任中石油和中石化美元债券联席管理人,担任中铝国际矿业、金辉集团香港IPO联席账簿管理人和主承销商等。每个交易都饱含着建行人拼搏与奋进,每个故事都承载着建行人的热血和激情。

梅开二度

2013年,中海油“走出去”的步伐可以用“大步疾行”来形容。继2月以151亿美元成功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创下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纪录之最之后,11月,中海油又完成了对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柯蒂斯液化天然气项目权益的增持。

无独有偶,中海油在海外市场上的两次大手笔,都有着建设银行的身影。如果说参与尼克森海外收购案,完成了建设银行与中海油海外业务合作零的突破,那么,助力中海油完成柯蒂斯项目的权益增持,则是建设银行在携手中资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凭借其全球化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完成的一次华丽转身,可谓“梅开二度”。

2012年10月,中海油与BG集团签署了液化天然气购销及柯蒂斯项目权益增持一揽子合作框架协议。

2013年6月,中海油向建设银行申请为该交易出具贷款意向承诺书。从获得信息开始,服务团队发挥主动攻势,在与多家中、外资银行的角逐中,获得了中海油全球俱乐部贷款中的最大份额。同时,建设银行发挥海内外联动优势,使建银国际首获中海油境外发债核心角色,成为中海油13亿美元债发行联席账簿管理人及联席主承销商,又一次强化了建设银行国际投行品牌。

作为本次交割中的重头戏,如何完成换汇是客户关注的焦点,建设银行服务团队重点关注中海油资本金、发债资金与交割资金币种不同带来的换汇需求,最终成为唯一一家同时参与中海油境内、外换汇的银行,且份额最大。

中海油柯蒂斯项目的完美收官,又一次考验了建设银行的综合化服务能力,而随着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不断推进,如何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综合化金融服务,如何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突出中资银行的优势,都将是取得银企双赢的关键。不管是对企业,还是银行,这都仅仅是一个开始。

再创辉煌

建设银行服务“走进来”企业也有悠久的历史。

现金池最早是由跨国公司的财务公司与国际银行联手开发的资金管理模式,是现金管理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走进来”跨国集团关注的焦点。现金池是指以集团公司总部为中心建立一个统一的现金管理平台,将集团内各分支机构的现金归集在一起,统一使用。

商业银行的创新和发展离不开全球领先企业的新需求。通用电气作为“引进来”的企业,最先把“现金池”的理念带到中国,而建设银行则率先将“现金池”变为现实。

2002年,建设银行中标GE现金管理项目。作为全新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建设银行最早创新性的使用集合式委托贷款和法人账户透支的方式,为企业总部提供“现金池”服务,以此实现“一点有现金,点点有资金”。

这是建设银行首次为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实施现金管理。在此后的十几年时间里,建设银行为数百家大型跨国集团客户提供现金管理服务,重要客户包括中石油、中石化、财政部、铁路总公司、海尔等境内大型企业,同时也包括三星、沃尔玛、戴尔等众多“引进来”企业。

凭借着优质的服务和高效的系统,以及企业赞誉的口口相传,建设银行现金管理业务已成为业内响当当的招牌。

如虎添翼

随着建设银行陆续摘得投行、基金、信托、保险、租赁及期货牌照,金融集团已经初现雏形,建设银行得以更大的发挥集团优势和协同效应。

建设银行陆续帮助中国人保、华电福新能、金辉集团等企业完成境外IPO,帮助中石化完成股票增发等资本运作,获得保荐人、全球协调人、资金估计账户行等角色;帮助南方航空完成飞机融资租赁业务;参与发起中交海西产业基金,依托建信信托,发起成立中铁产业投资基金;与建信人寿联动,为中国中铁提供工程保险服务。一系列案例展现出建设银行跨界业务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近几年,建设银行参与北车公司非洲项目、有色集团赞比亚项目、中国联通港币融资等重大项目近30个,支持走出去企业境外银团、双边贷款、债券、贸易融资项下融资额累计超过1300亿美元,在帮助建设银行海外机构实现落地经营的同时,不断冲破市场领先者的垄断,在国际市场树立了建设银行新形象。

目前,建设银行正沿着“综合性、多功能、集约化”的战略发展轨道,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着力推进业务转型方案落地,着力推动经营理念转变,着力增强“以客户为中心”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对全行经营发展的价值贡献能力,更好地服务“走出去”和“引进来”企业。

国之重器

2014年6月30日,英国《银行家》杂志(The Banker)公布了对全球前1000家银行的资本实力进行的统计结果。按一级资本总额排名,建设银行以1739.92亿美元位居全球第2位,较2013年增长26.45%,排名提升3位。

建设银行成立于1954年,是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保持基础设施、现金管理、个人住房贷款等传统业务优势的同时,大力发展电子银行、私人银行和信用卡等新兴业务。

截至2013年末,建设银行在中国内地有1.4万余个分支机构,服务逾300万公司客户、近3亿个人客户,为“引进来”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GE、三星、博世、卡特彼勒、英特尔、拜耳、BP,壳牌、大众SK等世界500强外资客户均已成为建设银行的优质客户。

2014年6月17日(伦敦时间),李克强总理在英中贸易协会举办的欢迎晚宴上宣告:中国建设银行成为伦敦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建设银行将以伦敦为中心提供全球清算服务,迎来广阔的业务发展空间,进一步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目前,建设银行优先选择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已在香港、新加坡、法兰克福、约翰内斯堡、东京、大阪、纽约、悉尼和卢森堡等国和地区设有海外分行,拥有建设银行亚洲、建银国际、建设银行伦敦、建设银行俄罗斯、建设银行迪拜、建设银行欧洲等经营性全资子公司,海外机构覆盖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可以为走出去和引进来客户提供7×24小时不间断服务。

建设银行坚信,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良好契机下,建设银行将进一步加大对“走出去”和“引进来”企业的支持,银企合作得到进一步升华,建设银行和各企业一定会共同谱写出互利共赢、全面合作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