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媒体集萃

《21世纪经济报道》:建行探索重整资产证券化 资产质量持续承压

发布时间:2015-09-07

受不良拖累,业绩增速下滑已经成为银行业共同面临的“新常态”。

8月31日,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王洪章在该行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不良贷款暴露比较多,为了维持良好的经营状态,加上建行计提拨备比较充分,并动用当年的盈利冲抵了部分不良贷款,从而造成了业绩增速的下滑。

中报显示,2015年上半年,建行实现归属于该行股东净利润1318.9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94%。这一增速较2014年同期的9%左右的利润增长水平大幅下滑。

目前,五大行均已公布了今年的中期业绩,利润增速普遍放缓到1%左右,其中建行的净利润增速处于第三位,仅次于交行和中行,但比农行和工行略高。

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建行资产减值损失支出412.49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8.40%。截至2015年6末,客户贷款和垫款损失准备余额2674.83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58.70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85.29%,较上年末降低37.04 个百分点;减值准备对贷款总额比率为2.63%,较上年末降低0.03个百分点。

预计资产质量缓慢下滑

建行副行长章更生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不良贷款各家银行都是非常关注,主要是经济大势不太好。制造业的问题集中在产业升级和产能过剩,突出的还是钢贸。

不过建行的钢贸资产质量还是不错的。总体来说,建行在同业中还是比较好的。

截至2015年6月末,建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443.5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11.8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42%,较上年末上升0.23个百分点。

面对不良激增,章更生也表示,建行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强对不良的管控。他表示,“控制的方法是多样的。首先实现预知,加强体检的频率,从蛛丝马迹中发现苗头。一旦发现了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强体检的频率。其次是利用大数据挖掘潜在风险客户进行快速筛查和分级预警。”

“处理不良和化解不良是技术。我们的做法是先化解后处置。能核销更好,如果不行就打包转让。因为核销了,所有权还是我们的,打包转让我们的债权就没了。”

为此,章更生还举例,相比转让,该行更倾向于核销。因为苏州某房地产企业的不良贷款,核销几年后又连本带利的收回了。

此外,建行还在中报中披露,该行“积极探索市场化风险处置新模式,制订了子公司联动处置不良资产、重整资产证券化等方案。”早在2008年,建行就成功发行了一款重整资产支持证券――“建元2008-1重整资产证券化”,这是国内首只由商业银行发行的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总规模为27.65亿元。

截至2015年6月末,建行已逾期客户贷款和垫款余额2020.5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88.37亿元。已重组客户贷款和垫款余额38.5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83亿元,占贷款和垫款总额比例较上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至0.04%。

还值得注意的是,建行关注类贷款占比2.79%,较上年末下降0.18 个百分点。此外,分行业看,建行的不良贷款中批发和零售业的不良率已经高达7.0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不良为5.29%,制造业的不良率也高达4.67%。

这是否意味着不良经过逐步释放后已经见顶?

章更生在答记者问时却坦言,预计下半年该行资产质量的发展的趋势,还是缓慢地往下走,但是也不会下得太狠。主要是由于建行的大客户和基础设施贷款的占比是比较大的,风险较低。

资本市场波动影响有限

年报显示,截至2015年6月末,建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2.47万亿,不良率为0.26%,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3296 亿元,其中不良率为0.35%。

王洪章表示,建行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不良贷款率低于全行的平均不良率,主要是因为现金流比较充分,多为省市一级的平台。

至于财政部新出台的3.2万亿地方债的置换对建行资产质量的影响,王洪章表示,建行认购了地方债1200多亿。地方债置换对建行的影响是贷款被置换以后,贷款的投放的压力,需要对贷款的投放行业和区域进行调整。好的影响是增加债券投资收益。总体来讲,好处大于弊端。

至于近期资本市场的波动,王洪章也表示对建行的影响不大。据其介绍,建行股的票据质押贷款额度很小,规模不到200亿,质押率为50%-60%,且价值比较低的时候进行质押的;建行理财产品和资本市场相关的不到400亿元,占建行理财总产总规模的3%不到。建行对证券公司的授信大约500亿-600亿,风险也比较低。

此外,王洪章表示,建行子公司的自营,损失概率也非常低,因为子公司持有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不过30亿-40亿元,并且盈利了一二十个亿。并且子公司也没有场外配资的业务,未参与股指期货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