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媒体集萃

台湾《经济日报》:黄毅:大数据金融 催生新创

发布时间:2015-10-22

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黄毅19日指出,大数据对金融业带来空前的压力,但也引发全方面的改变。运用大数据金融,可以降低成本及风险,提供更全面的服务,接触更多之前传统金融无法企及的客户。

黄毅昨天在2015大师论坛以「大数据金融与中国商业银行改革」为题发表演讲,他指出,依传统的信用评估式融资方式,不可避免会将不符合银行信用风险判定标准的信贷需求排斥在市场之外,信贷市场和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都受到人为制约,客观上形成精英阶层和普通居民的金融二元结构。

黄毅表示,大数据融资兴起后,不但能符合多次、小金额的融资需求,且具有传统信用风险式融资不可比拟的成本优势。大数据技术的兴起,为信贷融资提供了另一条发展路径。

黄毅说,第三方支付、点对点(P2P)、网贷、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使传统商业银行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却同时推动大数据金融的快速发展。

所谓“大数据金融”,依黄毅的定义,就是依赖大数据的理念和技术,打破传统的资讯壁垒及客户关系,重新构建新型的商业模式,从事信用仲介、资金仲介和风险仲介的活动,其核心是数据积累技术、数据处理方法和利用数据对客户的信用评估应用。

黄毅指出,大数据对金融业的改变是全方位的:一是改变传统金融服务的供给和需求结构;二是打破金融服务业的边界;三是改变金融业传统的信用理念;四是对银行传统「信用仲介」的商业模式造成巨大冲击;五是使客户精准定价成为可能。

依据二八法则,20%富裕客户为银行80%的获利来源,为传统金融体系喜欢服务的对象。黄毅说,大数据金融压低风险、人力、时间等三大成本,从而重新分化客户组成。

黄毅指出,大数据金融拓展金融的服务边界,透过客户的视角来营造一个“衣食住行一体化”的金融生态圈,让金融产品和服务融入客户生活的每一方面,包括购物、旅游、娱乐等。

黄毅说,2011年中国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小企业有1,0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不过,九成的小企业没有与金融机构产生任何借贷。透过大数据金融,这些小企业有机成为阿里巴巴或华为,甚至是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