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媒体集萃

《金融时报》:全球金融再添“稳定器”四大行聚首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

发布时间:2015-11-05

日前有媒体称,负责协调全球金融监管的金融稳定委员会(FBS)表示,已将建行纳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这一消息也得到建行的间接证实。

事实上,对于建行的入选,业内早有预期,这也使得市场反应较为平静。今年年初,记者便从相关渠道获悉,综合各类指标,建行极有可能在今年被认定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

所谓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是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承担了关键功能、具有全球性特征的金融机构。这些机构一旦发生重大风险事件或经营失败,将会给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带来较大影响甚至系统性风险。因此,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也被视为全球银行业的“稳定器”。

需要看到的是,建行的入选也标志着目前我国四家大型银行均已进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在建行之前,中行、工行以及农行已先后于2011年、2013年和2014年进入该名单。

对此,一些专家评价,“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意味着银行将面临更严格金融监管的约束”。事实也的确如此。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并非通过主动申请而是自动入选,硬性要求符合标准的银行接受更为严格的金融监管。而从国际金融监管的要求来看,在国际上,如果金融监管要求不能适用于全球所有活跃性银行,那么则会优先适用于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

我国大型银行已意识到更严监管所带来的挑战并做了相应的准备。对于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中行相关负责人曾表示,这对银行的资本、合规成本、风险管理和应对同业竞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农行则表示,由于监管层对系统重要性银行公司治理的强健性以及信息披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求都有所提高,未来,农行将严格遵守国际化的监管标准,不断强化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进一步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为国际、国内金融体系的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中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李佩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入选所带来的影响有利有弊。不利之处是,要遵守更为严格的国际金融监管准则,在诸如信息披露等方面要面对更大的国际金融监管压力;有利的是,遵循统一的国际金融监管标准,对于银行拓展全球化业务是重大利好,有助于我国银行业提升市场形象、降低融资成本、促进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总体来说,利大于弊。”

据悉,FBS每年更新一次这份包括约30家顶级全球性银行的名单,以反映大型银行的规模、互联性和复杂性。随着建行的加入,我国已占该名单四席,所占比重持续提高。更需要看到的是,在新兴市场国家中,只有我国的大型银行进入这份名单,同时近几年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新增成员均来自我国。

李佩珈分析,原因之一是我国银行业金融资产规模扩大较快,跨境业务的广泛开展也使其全球金融地位不断提升。

从银行公开的三季报数据来看,我国银行业特别是大型银行机构资产规模仍保持10%左右的快速增长,创新步伐持续加快,金融产品和工具不断丰富,业务复杂性也在提高。与此同时,近年来,国际上大多数银行资产规模未有明显增加甚至出现负增长。另外,一些国家的金融监管部门采取了较为严格的监管手段,约束银行的高风险、高杠杆经营行为,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银行业务的复杂性。

加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最先面临的是附加资本金要求。根据媒体报道,建行需要持有1个百分点的额外资本。记者注意到,各行所执行的额外资本金标准并非统一,且随时会有调整。如汇丰控股和摩根大通两家银行需要持有2.5个百分点的额外资本;英国苏格兰皇家银行附加资本已由此前的1.5个百分点调整为1个百分点。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附加资本的确定上,FBS主要根据银行可能导致的全球金融风险情况进行排名,并根据排名来要求金融机构增加其资本金。目前我国银行被要求的附加资本金均是1个百分点,这也是最低级别,不排除以后会增加。

除附加资本外,风险防控手段的提升或许是大型银行加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后所发生的最大变化。李佩珈说,由于处于经济下行期,银行体系整体风险都在上升,这就抵补了大型银行自身风险管理优化所产生的效果,所以外在表现并不明显。

此外,建行的入选,也让人们对“下一家”产生强烈的好奇。李佩珈分析,从资产规模以及对全球金融系统的整体影响来看,我国中小银行近几年入选的可能性较低。

不过,从目前来看,我国中小银行也应做好面对国际更严格监管的准备。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全球系统重要性评估指标披露指引》,要求符合一定条件的商业银行从2014年起披露全球系统重要性评估指标。“符合一定条件”是指“上一年度被认定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商业银行”或者“上一年年末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为1.6万亿元人民币的商业银行”。据记者了解,按此标准,在全球确定的75家重点银行中,我国已有多家中小银行入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