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媒体集萃

《金融时报》:建设银行 :发挥基础设施领域业务优势全力支持国家重大项目建设

发布时间:2015-11-12

强大的客户基础及线下分销能力令建设银行在“互联网+”的同业竞争中渐显优势。

“利用互联网的思维,以及互联网的大数据和技术对传统商业银行进行再造,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金融生态系统,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建设银行副行长杨文升日前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这正是建设银行在做的事情——用‘互联网+’打造金融生态系统。”

布局“互联网+”,并非一家银行之事。最近一年,互联网银行、民营银行等新生事物的出现,在给人们带来金融消费新体验的同时,也在改变着金融业态。而与同业相比,以“互联网+”为手段,构建金融生态系统,推动整体转型,则是建设银行的最大特点。

生态系统“塑型”

杨文升说,我们的目标是着力打造客户、银行、第三方之间“三位一体”的共存共荣、实时互动客户金融生态系统。具体地讲,主要从客户、产品和渠道三个维度入手。

这将是一个什么样的生态系统呢?

在客户维度方面,建设银行将基于“两维”细分客户,横轴精确捕捉客户当期特征,以打造“百类核心客群”为重点,细化客户分类;纵轴持续跟踪客户生命周期,以客户与建行建立关系为起点,陪伴客户发展。逐步实现对每一客户的全面深刻洞察和专属服务方案的全周期覆盖。

在产品维度上就是整合行内外资源,行内打造核心、拳头产品,行外优选合作第三方,形成供应齐全、优势突出、组合多元的产品目录体系。

另外,在渠道维度上,建设银行主要是基于定位强化协同,突出移动优先,通过创新提升智慧、智能水平,改善客户体验,搭建定位清晰、优势互补、无缝连接的全渠道体系。

同时,围绕生态系统的打造,建设银行还将持续推动多方面的转型。

首先是聚焦客户,加快向创新型发展模式转型。杨文升解释说,建设银行将从经营产品、经营渠道向经营客户、重视体验转变,坚持互联网思维驱动,依靠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渠道创新、机制创新,打造客户口碑,改善客户体验,激发内生动力,壮大客户基础。

其次是整合资源,加快向综合化服务模式转型。在具体安排上,建设银行将定位于生态系统整合者,以大资产、大负债、大交易支柱性业务和移动金融、消费金融、跨境金融战略性业务为重点,连接多方主体,整合多方资源,应对跨界竞争,为客户提供涵盖所有金融和相关非金融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

还有,就是统筹兼顾,建设银行表示将加快向“五全”经营模式转型。

笔者了解到,这“五全”包括:抓全量客户,拓展重点、新兴客群,做好跨条线、跨境、跨界客户推介和转化;抓全流量资金,紧盯流向,抓好源头和上下游,实现资金体内循环;抓全渠道协同,落实移动优先,推广智慧元素,再造业务流程,加快迭代升级,实现多渠道一致性互动体验;抓全方位、全球化服务,满足客户多元需求,提升本外币、境内外一体化经营能力。

最后,就是提升能力,加快向融智型盈利模式转型。转变以存贷利差为主的融资型盈利模式,增强资产管理能力。

成果已显

需要认识到的是,打造金融生态系统,建设银行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在实际中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客户细分方面,建设银行已围绕客户“衣、食、住、行、玩、医、金融”等七大类行为需求,整合行内、集团及第三方数据资源,建立了覆盖全量客户的画像指标库和企业级客户统一视图,支撑客户信息集团化共享、一致性采集、准确性维护、唯一性识别和全天候监测。

在创新产品方面,建设银行积极发挥银行集团优势,发挥子公司在综合化经营中的载体作用,打造成为建设银行在非金融领域的专营机构和特色平台。统筹联动,形成境内外、本外币一体化管理能力。

在渠道建设方面,建设银行自股改上市以来,发展并完善了包括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短信金融、电话银行、国际互联网站等在内的网络服务体系,与智慧银行网点共同形成面向客户的金融服务渠道。

如建设银行在国内第一家推出了手机银行业务,客户数、交易量、交易额等指标持续多年保持同业第一,客户满意度六行第一。截至2015年9月底,手机银行客户数达1.7亿户。

经过十几年建设发展,建设银行网络服务渠道已经成为行内最主要的交易渠道、客户服务渠道、标准化和低风险产品的销售渠道。

“除网络服务渠道之外,建设银行还有近1.5万家物理网点、分布于全球5大洲的境外分支机构,这也是建设银行服务客户的突出优势。”杨文升认为,建设银行还要不断完善线上线下协同的服务体系(020服务体系),实现物理网点和网络渠道互联互通。

笔者从建设银行了解到,目前该行已经率先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2座国内大型城市布设了智慧银行网点。智慧银行里的智能机器人,代替传统的大堂经理回答客户的各种业务问题。机器人身边的智能预处理终端集业务分流、客户识别、排队叫号为一体,客户只需刷一下身份证,就能把个人信息传输到柜员的操作系统,节省了手工填单的时间。客户也可以在家里或者路上拿起手机进行预填单,到网点后通过二维码打印出叫号凭条和预处理单据。

当各家银行纷纷推出各自的网贷产品时,建设银行已是国内互联网信贷业务的先行者。如对公客户方面,创新推出“善融e贷”、“快速贷款”等网络贷款产品,提供从贷款申请到支用的一站式服务。个人客户方面,“快贷”业务得到市场和客户的良好反响。目前,授信金额近73.07亿元,累计发放66.53亿元,31.08万客户从中获益。

为提升客户投资收益和安全性,满足客户资产分散化配置需求,建设银行计划利用开放式线上平台媒介建设符合监管原则导向的P2P平台,运用互联网思维推出全新网上贷款产品。

蓄势待发

建设金融生态系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建设银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首先是为实体经济做更好的服务。通过为实体经济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最终使实体经济发展受益,这是建设银行作为大型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也是为股东创造长久收益的必然选择。

其次是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即能根据客户生命周期满足客户不同时期的金融需求,实现最好的客户体验,在此基础上努力让客户享受的金融服务成本降到最低。

第三是要运用互联网+思维、技术来改造传统的银行。构建与全渠道产品和服务高度融合的全方位金融生态系统。

杨文升认为,总之,建设金融生态系统,最终目的是让国家经济、实体经济以及个人在这个生态环境中都能有所受益,这也是国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杨文升向笔者描绘出这样一幅生动画面:在这个系统中,客户可以像呼吸新鲜空气一样享受到建设银行的金融生态服务。建设银行可以根据个人客户的衣食住行、娱游学购、生命周期、成长积累传承,以及公司客户的创业、生产、上市、并购、投资、贸易等不同层面、不同对象的不同需求,集成建设银行集团、第三方各类产品和服务资源,制定并提供满足客户金融需求和相关非金融需求的服务,形成全景式、多样化、开放式、自演进、智慧型的生态系统。

在谈及这一目标能否最终实现时,杨文升回答,我们对此有充足的信心,因为建设银行已经具备了良好的优势和能力。

情况也正是如此。从客户优势方面看,建设银行拥有5亿多个人客户和370余万公司客户。从技术优势上,建设银行新一代核心系统,可以提供智能便捷的渠道服务和金融产品。从渠道优势上,建设银行遍布全球的网点、分支机构以及网络服务渠道,有能力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客户提供贴身的金融和非金融服务。从数据优势上,建设银行拥有丰富的产品、交易、行为数据信息,在新一代系统上线后,数据的广度和深度正不断延伸。

特别从全牌照以及第三方合作资源优势上,建设银行现已取得投行、基金、信托、保险、租赁、期货、养老金等牌照,占据同业领先的牌照优势,将使客户获得综合化的金融服务。

在谈及创新机制上的优势时,建设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持续优化产品创新内部“自生态系统”;培育“鼓励、开放、宽容、审慎”的创新企业文化。从风险管控优势上,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各类型风险管理能力不断提升,风险管理基础进一步夯实,总体风险抵御能力进一步增强。

杨文升说,正因为如此,建设银行在运用“互联网+”打造金融生态方面,可以说已经以领先者的姿态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我们将继续“领跑”于同业,从切实服务实体经济、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运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三个方面入手,全面打造建设银行金融生态系统,助推社会大生态建设,履行好一家大型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