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媒体集萃

《金融时报》:情满三江源头 保护“中华水塔”--建行力推绿色信贷维护青海高原生态屏障

发布时间:2016-01-28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享有“中华水塔”美誉,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扎根当地的建行青海省分行,主动适应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行绿色信贷服务,全力维护青海高原生态屏障,分行因而先后多次荣获青海省委、省政府授予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青海发展一等奖、二等奖和突出贡献奖,在青海省政风行风测评中连续六年名列全省金融企业首位。

循环经济的“助推器”

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资源较为丰富、唯一布局在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地区的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加大对循环经济实验区的金融支持,不仅会有力地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而且还有利于“三江源”生态环境的保护。但在十年前,循环经济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新鲜词,银行也没有成熟的经验、模式可循。2008年初,建行青海省分行组织研究团队深入柴达木盆地腹地,与园区内的企业家们面对面地探讨绿色信贷与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径办法,在当地同业率先与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向两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总计200亿元的信用额度。同时在省分行层面建立了柴达木循环经济“绿色通道”,省分行领导直接牵头营销园区内的重要客户和项目,对于能够体现发展循环经济要求的客户项目,尝试开展产业链企业和项目整体评价授信,并给予降低利息率、延长信贷期限、加大贷款额度等优惠。

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是西部大开发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龙头企业,公司通过钠、镁等资源综合利用实现金属镁、纯碱、PVC等产业群的整合,实现了低排放、低污染,是典型的循环经济综合利用项目。建行青海省分行在项目前期就主动跟进,了解客户信贷需求,对项目采取整体评价授信,最后向该项目发放贷款39.3亿元。包括金属镁一体化项目在内,目前已向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内的盐湖化工、油气化工、煤化工等产业投放贷款367亿元,为柴达木循环经济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低碳转型的“隐形翅膀”

“从概念来看,节能减排、低碳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生态彼此包含、相互补充,以前分行对绿色信贷的实践多集中在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和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视野还不够宽。”建行青海省分行李振宇行长坦言。在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目标责任下,青海省大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产业升级步履艰难,为此,建行青海省分行突出节能减排和绿色信贷导向,信贷资源投向符合产业结构升级、自主创新导向相关行业,对“节能环保”企业给予重点支持。

青海桥头铝电股份有限公司是青海省最大的火力发电企业,也是国内首家实施铝电联营的企业。公司因二氧化硫排放量超标,环保压力很大,但购置减排设备又需要一大笔资金。“当时公司资金很紧张,多亏建行青海省分行为我们及时提供了1.2亿元的信贷资金支持。”说起这个项目,公司负责人至今仍十分动情。安装脱硫装置后,公司二氧化硫排放浓度降低了75%,每年减排二氧化硫7万吨,废气排放达到了国家一级标准。

青海洁神环境能源产业有限公司是省内规模最大的餐厨垃圾资源无害化处理的企业,公司餐厨垃圾处理项目曾荣膺国家住建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但在起初,由于类似项目在国内没有先例,其他银行都不愿介入,建行青海省分行针对项目情况,大胆向企业推荐BOT运作方式,帮助企业建成了生产线,并先后发放6亿余元贷款,支持企业从国外购置先进生产设备,进行节能环保生产工艺的研发。目前该企业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已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新型产业的“金融力量”

青海发展光伏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建行青海省分行紧紧抓住国家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在贷款审批、抵押担保等方面实行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对有竞争力的A类光伏企业开放并加大授信额度,通过多种方式拓宽资金渠道,向光伏企业“输血送氧",先后支持全省光伏发电项目12个,总装机容量1160兆瓦,累计发放贷款35.72亿元,有力地推动了青海省国家级太阳能发电示范基地建设。

青海柴达木盆地特有的土壤、气候为发展绿色、有机枸杞产业提供了优良条件,但还存在融资难、产业化水平低等诸多掣肘。针对枸杞种植户贷款担保难的问题,建行青海省分行在全省金融系统首家推出了以林权质押作为增信手段的“枸杞贷”信贷产品。上海姑娘韩一源怀揣梦想只身一人来到青海创业,在柴达木马海地区承包土地种植有机枸杞,两年多时间几乎花光了她从上海带来的所有资金。“走投无路”的韩一源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找到建行大柴旦支行。让她喜出望外的是,她用1000亩枸杞做抵押,很快就从支行贷到了400万元流动资金。目前建行青海省分行已在海西地区发放“枸杞贷”1.17亿元,除了支持像韩一源这样的“大户”,还扶持一大批农户走上了规模化种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