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媒体集萃

《中国金融》:王洪章:“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银行机遇

发布时间:2016-03-04

“一带一路”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主动应对全球形势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打通陆海战略通道、实现沿线国家共同繁荣的宏伟构想,对推动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建设银行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抢抓发展机遇,发挥自身优势,提升服务水平,加强风险防范,在改革创新和深化转型中全力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和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催生银行业务发展新机遇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差别,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一带一路”战略与比较优势理论高度契合,有利于我国与沿线国家发挥各自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在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的同时,也为中国银行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带来巨大信贷融资需求。“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有相当一段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投资率普遍较低,并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导致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严重落后,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和沿线国家深化合作的薄弱环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基础内容和优先领域,“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必将撬动沿线国家大批战略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对资金的需求将会激增,但受制于沿线国家政府财力有限、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发展相对缓慢、跨境金融合作层次较低等因素,普遍存在巨大资金缺口,急需外部力量支持。据IMF测算,未来五年,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额将超过3万亿美元。由此可见,“一带一路”区内资金难以满足其投资增长需求,庞大的战略计划仅依靠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支持远远不够,运用社会资本也难以一蹴而就,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参与必不可少。

“一带一路”战略带动银行新兴业务发展。“一带一路”项目涉及国家广、主体多、金额大、结构复杂,除了传统的信贷融资需求外,势必会衍生出各类新兴金融需求,从而为银行新兴业务带来发展机遇。一是贸易金融业务。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将会直接带动对外贸易、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等的发展,对商业银行贸易金融需求将会大幅度增加。商业银行的海内外一体化贸易金融、贸易结算、大宗商品融资、供应链金融、全球现金管理等综合性业务,将会在“一带一路”区域大有可为。二是投资银行业务。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走出去”企业、地方政府将会需要大量债券融资、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私募股权基金、公私合作(PPP)等直接融资服务,以及财务顾问、工程保险、造价咨询、现金管理、融资咨询等其他金融服务支持。三是资产管理业务。“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是中国企业和人员的“走出去”,也是沿线国家企业和人员的“走进来”,客户的海外置业、全球资产配置、现金管理、消费金融等需求越来越强烈,需要中国银行业提供相应的资产管理服务。

“一带一路”战略拓展银行国际化发展空间。“一带一路”战略不仅为人民币国际化和企业“走出去”提供新的突破口,也为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带来新机遇。一是将加快中国银行业海外机构布局的步伐。“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企业“走出去”将再掀浪潮,为配合国家战略,给“走出去”企业和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中国银行业将提速海外机构网络布局。二是为国际化经营提供资源。“一带一路”将会产生大量的人民币跨境投融资、跨境资金归集、跨境并购、汇兑结算、套期保值等金融需求,从而带动人民币跨境业务高速增长。在人民币币值长期稳定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预期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势必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这给中国银行业参与离岸人民币金融中心建设和提高做市报价能力提供了良机。三是增强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管理能力。“一带一路”不仅要求中国银行业加强境内外联动、协同运作,同时也要求中国银行业加强与沿线国家金融机构的联系和沟通,开展跨地区金融业务合作,构建优势互补机制,这对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建设银行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独具优势

作为曾经的基础设施贷款专业银行,人民币业务综合实力领先的银行,国内经营牌照较为齐全的银行,全球化机构网络布局较为完善的银行,建设银行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具有独特优势。

具有转型发展先发优势。在历次改革转型中,建设银行始终勇立潮头、敢为人先。近年来,面对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的复杂变化,建设银行又下出了转型发展“先手棋”,在同业中率先开展转型发展研究论证,启动了批发业务、综合性牌照、功能增设、机制调整、流程再造、创新发展、系统超越等转型探索,制定完成了目标明确、路径清晰、步骤务实、保障有力的转型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向“综合化、多功能、集约化、智慧银行和创新银行”战略转型。建设银行牢牢把握转型发展先发优势,通过实施大资产大负债经营管理,加快对公和零售业务转型,提升电子银行水平,发展资产管理业务,推进子公司和海外业务转型等举措,充分发挥基建融资等传统优势,努力培育资产管理等新兴优势,将集团牌照优势转化为综合金融服务优势,倾力打造“综合金融服务”新金字招牌,在推进转型发展中不断增强服务国家建设能力、防范金融风险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

具有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优势。作为一家传统的基础设施贷款专业银行,建设银行自成立之初就为国家重点基建项目提供了大量中长期贷款。改革开放至股改上市之前,建设银行为绝大多数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股改上市以来尤其近年来,建设银行基建贷款始终保持较快增长。截至2015年末,建设银行基建贷款余额约2.7万亿元,占对公贷款余额的50%以上,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这一传统优势,打造了建设银行在专业人才、核心技术和优质客户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这将有助于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目前建设银行通过优中选优,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储备268个重大项目,遍布50个国家和地区,投资金额共计4660亿美元,主要涉及电力、建筑、矿产、交通、油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基本实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全覆盖。

具有人民币业务大行优势。截至2015年末,建设银行境内人民币资产总额16.86万亿元,全年跨境人民币结算量1.74万亿元,是名副其实的全球人民币综合实力最强银行之一。目前,建设银行拥有3亿多个人客户、300余万公司客户,大部分重点客户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力,与同业相比,建设银行拥有更强大的人民币客户基础。同时,建设银行离岸人民币产品涵盖批发、零售、投行和财富管理等多个领域,是人民币业务品种最丰富、产品创新最积极的银行之一。以人民币债券发行为例,先后在中国香港、法兰克福、悉尼、瑞士、中国台湾、伦敦、马来西亚等离岸市场成功发行人民币债券,其中,2015年3月,在伦交所推出欧洲第一只人民币RQFII货币市场交易所基金;6月,在泛欧交易所发行欧元区第一只人民币货币市场ETF基金;10月,在伦交所发行第一单人民币债券;11月,在马来西亚交易所发行全球首只“海上丝绸之路”人民币债券。这些优势将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具有综合金融服务优势。目前,建设银行非银行经营牌照种类齐全,基本搭建起涵盖银行、基金、租赁、信托、人寿、期货、投行、养老金管理等综合性银行集团框架,构建了总分行、境内外、母子公司、条线间联动平台,通过集团内的优势互补,可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个性化的一揽子综合性金融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金融需求。2014年,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相关规划尚未出台的情况下,建设银行认真研究“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思路,并深入分析未来战略实施中可能涉及的重要领域,广泛调研客户基础和需求,挖掘“一带一路”建设需要金融支持的十大领域,明确了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网络互联互通、经贸合作等在内的七个重点服务方面,并结合客户需求,协调集团资源,梳理出可提供的六大类金融服务。

具有全球化网络布局优势。近年来,建设银行不断加快海外布局。截至2015年末,建设银行在25个国家和地区设立27家(一级)海外机构,各级机构总数达到130多家,总计与139个国家和地区的1491家机构建立总行级代理行关系。其中,在“一带一路”沿线设有十多家分支机构,目前正在开展马来西亚子行、欧洲华沙分行申设工作和印度尼西亚有关并购项目,并密切关注沿线的泰国、哈萨克斯坦、土耳其、波兰、肯尼亚等国家,力争到2020年,海外机构覆盖40余个国家和地区。2014年6月,建设银行成功获得伦敦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资格,2015年伦敦人民币清算行累计清算总量已突破6万亿元人民币,与境外189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业务往来,直接服务范围覆盖五大洲。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建设银行构建了日益完善的离岸人民币集中清算体系。

以深化转型提升“一带一路”金融服务水平

在过去几年中,建设银行在摸索中起步,从转型理念宣导、体制机制改革、制度梳理调整、战略资源配置、技术系统支撑等方面,为转型发展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基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恰逢其时,既给建设银行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对深化转型、增强“一带一路”金融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加强顶层设计与落地部署。建设银行将“一带一路”金融服务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了《中国建设银行转型发展规划》,并专门成立服务“一带一路”战略领导小组,制定完成《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统筹协调集团资源,保障各项配套政策措施顺利实施。在转型重点工作部署中,专门就推动“一带一路”综合金融服务,运用工程造价咨询、银团贷款、债券融资等专业化服务,争做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主办银行进行安排。通过加大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财务和信贷资源保障力度,加强对“一带一路”重点产业、客户的跟踪研究,结合国家及地区重点产业调整及布局的变化,安排差别化的信贷政策,优化授信流程,对重点优质项目优先安排审批,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响应速度。认清转型发展的“时”和“势”,力促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真正落地。

创新产品及服务模式。建设银行及时跟踪客户需求变化,把创新贯穿于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全过程,创新产品数量持续快速增长。一是根据“一带一路”客户特点建立针对性的产品开发和服务快速响应机制,完善创新组织体系,强化总行级产品服务创新集中研发应用,推进跨部门、跨条线多领域协作创新。二是发挥产品创新实验室的引领作用,加快从仿制跟随到自主创新、从单一产品创新到复合型系列化创新的提升。推出跨境远程支付、跨境项目融资、跨境并购贷款等新产品,提供包括投资银行、网络银行、保险、基金、信托、租赁在内的特色金融服务。三是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对区域性物流中心及各类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核心企业(平台)及其上下游链条客户、平台交易商等客户分别嵌入保理、网络银行、应收账款融资、标准仓单质押贷款等供应链金融产品。四是积极探索银政企合作新模式。积极跟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新型融资模式的需求变化,获取相关建设规划、政策、项目、客户信息,设计符合当地经济发展实际并契合客户需求的金融服务方案。

强化联动营销与综合服务。建设银行充分发挥集团优势,不断完善总分行、母子公司、条线间联动协作机制,推进综合定价、综合营销、综合核算,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一是完善跨条线、多层次、高素质的客户营销团队,对“一带一路”战略涉及的跨区域重大项目,及时开展项目评估,实现一点接入、多方协同、平台覆盖,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共同推进项目开展,提高交叉营销能力和综合效益。二是改变单个产品和服务分别定价、核算、考核的做法,基于需求、成本、风险、综合贡献、发展潜力等因素,加快形成多产品、多渠道、多条线、多行业分工合作的综合定价、核算和考核机制,把单独核算和联动核算结合起来,单项考核和综合考核结合起来,完善母子公司、总分行、境内外、条线和部门间的协同运行考核机制。三是发挥全球网络布局优势,通过境内外分行联动,提高跨境授信能力,为项目、客户提供跨境人民币贷款、并购贷款、境外项目融资、内保外贷、海外代付、委托付款等产品,满足客户需求。

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建设银行坚持不懈地向智慧银行转型,依托新一代核心系统,冲击电子银行和移动金融制高点,显著提升经营管理智能化水平。一是加快智慧银行网点建设,增加自助智能设备,扩展远程智能服务,拓展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客户数量。积极构建线上金融超市,加强线上产品研发,扩充线上营销功能,促进线下服务向线上迁徙,完善线上线下渠道协同机制。二是充分挖掘、采集“一带一路”沿线客户和项目资料,分析客户贡献度、风险度,为沿线各国、各区域商品流通提供电子商务经营及配套金融服务,搭建商品的跨国流动平台,帮助项目、企业全面实现线上化的经营管理。三是建立全行大数据开发与分析中心,构建统一的数据采集系统,多策并举收集客户和市场信息,建立完整的企业信息视图,运用大数据管理为“一带一路”金融服务提供定量支持。

完善多元化投融资平台。“一带一路”建设资金缺口巨大,银行难以独立承担,必须实行“传统信贷、投行对接、第三方推介”的三轮驱动融资对接模式。一是以市场需求为引导,针对主体资质良好、信用评级较高的客户,优先考虑发行中期票据、永续债、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积极争取主承销商资格。对于具备发行企业债、公司债条件的客户,做好衔接承销商及财务顾问工作。二是整合集团资源优势,通过建银国际、建信信托、建信租赁、建信保险等子公司渠道,提供信托理财、产业基金、融资租赁、人寿保险等金融产品,帮助客户实现中长期融资。三是通过开展商业银行之间,商业银行与国内政策性银行、亚投行、丝路基金以及国际多边开发机构的多边金融合作,拓宽融资渠道。四是按照商业化原则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2015年4月,建设银行与陕西省政府共同主办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投资推介会,促成陕西省与信托、保险、证券等多家机构对接超1000亿元规模的项目。

加强“一带一路”跨境风险防范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缘政治复杂,宗教文化迥异,在发展阶段、金融体系、商业模式等方面存在不小差异,风险甄别难度较大,难以量化的风险因素较多,这对商业银行“一带一路”跨境风险防范提出更高要求。

落实跨境风险防范责任制。稳健经营是商业银行的根本,在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中要注意对跨境风险的防范。一是建立和完善风险防控责任制,通过风险偏好的拟定和传导,推动全面风险管理责任制在境内外机构落地;二是合理界定风险管理部门与境外业务部门在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中的职责,既要保证彼此之间的密切配合,同时也要确保独立履行职责和有效制衡,实现涵盖条线、层级、员工的全面风险管理;三是不断提升海外机构风险计量水平,持续优化海外机构经济资本计量的精细化水平,逐步完成海外经济资本的系统建设。

健全国别风险管理体系。“一带一路”国别风险问题十分突出,建立健全国别风险管理体系十分必要。一是制定系统性的国别风险管理政策,建立符合监管要求和国别风险管理需要的管理体系,按照“合规适用、统一规范、有效管理、分工协作”的原则实施国别风险管理工作;二是建立独立的国别风险内部评级体系,改进国别风险限额管理,建立基于对项目、客户、风险缓释措施综合评价的国别限额管理;三是开发和优化国别风险限额测算模型,探索国别风险压力测试流程、技术方法,适时开展国别风险压力测试。

完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一带一路”国别风险突发事件较多,需要及时监控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一是制定并实施国别风险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指引,要求海外机构对国别风险的动态变化进行持续跟踪监测,在第一时间向总行报告。二是确定国别风险监测预警信号等级,并根据蓝色、黄色、红色等预警信号采取分级处置措施。三是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密切跟踪和监控局势发展,把握相关业务风险,合理制定风险防控预案,严格执行各项风险防范措施。

加强跨境风险防范国际合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合规与反洗钱、资本充足率等监管要求不同,必须加强跨境风险防范国际合作。一是加强金融监管合作,推动签署双边或多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逐步在“一带一路”区域内建立高效监管协调机制;二是完善风险应对和危机处置制度安排,构建区域性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建立应对跨境风险和危机处置的交流合作机制;三是积极跟踪地区监管政策变化,加强与当地监管机构的沟通协调,确保依法合规经营,严防当地系统性、行业性、区域性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