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媒体集萃

《金融时报》:最美“建行”人 谱写时代新篇章

发布时间:2016-03-25

2005年,中国建设银行(“建设银行”)于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集资达80亿美元,创造了当时香港上市公司募资的最高纪录。上市十一年来,建设银行纵深发展,远远超出预期。上市十一年后的今天,回望十一年卓越发展,建设银行已成为世界第五大银行(以市值计算)、全球第六大企业,并拥有5亿多个人客户、370多万公司类客户,境外机构覆盖25个国家和地区。美好的愿景规划、卓越的创造精神、广泛的业务覆盖,使得建行在新的发展历程中精益求精、持续繁荣。

在实现业绩稳健增长、完成集团整体全面转型、开展更广阔国际发展战略、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的同时,每一位建行员工都用自己的行动在不同的岗位发光发热,用自己的力量去谱写时代的新篇章,争做“最美建行人”。

鲍杰汉 广东省东莞市分行小企业客户部负责人

他是一位有着敏锐洞察力的创新者,第一时间捕捉到科技金融转型大潮的袭来,迅速出击,在东莞银行业中首个获得政府对科技贷款的100%代偿政策,赢得高达70%的贴息比惠,唱响了建行科技金融“好声音”。

该业务是打开科技金融之门的“金钥匙”。他牵头在广东分行创新推出了《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专利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同年10月9日,鲍杰汉牵头营销并投放了全国建设银行首户、也是东莞市37家银行同业中的首户纯专利权质押贷款。

鲍杰汉在科技金融领域不断打拼,成为有名的专家,东莞市科技局聘他为科技金融顾问,凡出台一项科技金融政策都会向他咨询和征求意见;各类专业讲座和座谈,鲍杰汉也是每会必请的专家。

2014年末,鲍杰汉将科技金融作成为银行服务产业新发展的突破口,积极推动科技金融创新,在全省系统率先发起与政府的“政银”合作谈判。于6月中旬,成功签订了首个《科技企业融资政府代偿、贴息协议》,政府对建设银行发放的科技企业贷款可能出现的不良给予100%代偿,并对贷款给予高达70%的利息补贴,该模式首开先声,获得了各界充分肯定。

陈霞 建行总行养老金业务部

2011年,陈霞调入建设银行养老金业务部,2015年参与筹建国内首家养老金管理公司。从经办内部员工企业年金到为全国两万多家企业提供养老金服务,她的工作轨迹和建设银行养老金业务的发展壮大、创新转型始终息息相关。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早在2001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比重就达7.1%,根据7%的人口老龄化国际标准,我国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1242万,占总人口的15.5%,  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755万,占总人口的10.1%。人口老龄化是困扰全世界的重要课题。计划生育背景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尤其严峻,寻找破解老龄化困局的出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2005年,建设银行取得企业年金基金托管人资格;2007年取得受托人和账户管理人资格,积累了丰富的运作经验,奠定了扎实的业务基础。建设银行养老金业务各项指标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多项业务指标名列同业第一,管理养老金资产总额超过2100亿元。

韦镇雄 广西区分行社会责任工作先进典型

韦镇雄,壮族儿子,是建设银行广西柳州分行的一名老党员。从2005年开始,他积极响应广西区政府和建设银行广西区分行党委的号召,毅然来到偏远的贫困山区驻村扶贫,这一驻,就是十年。十年来,韦镇雄始终牢记建设银行“为社会承担全面的企业公民责任”的使命,大力争取扶贫资金在贫困苗乡落地,不遗余力地解决贫苦群众最关切的问题,默默地做着一名富民强村的“服务员”,把温暖送到老百姓的心坎上,把大爱和一腔热血播撒在偏远苗乡。

每到一处,他都把工作重点放在党组织的发展壮大、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农村经济建设等主要方面。他抓班子,育骨干,带队伍,培养和建设有战斗力的班子核心,发挥好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组织动员全体村民形成积极向上的合力,变“输血型”为“造血型”,走出共同致富的新路。

韦镇雄时刻思考着如何为苗乡谋发展。在公和村,他引进番茄种植项目,村民可以通过出租土地或自己种植两种方式来开展生产,商家负责技术指导和成果收购,帮助村民提高就业和创收。每次一到衬里,他总是连水都顾不上喝就直接到田间地头了解生产情况。他的敬业精神感动了乡亲,在他的带领下,村民收入显著增加,对这位建行书记赞赏有加。

这样的“最美建行人”还有许许多多,他们默默耕耘的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用朴实的行动为人们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也正是因为他们,建设银行必定会在国际竞争的舞台上大展拳脚,持续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