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媒体集萃

中国金融家:为国家试制度 为百姓谋福利--中德住房储蓄银行的“天津模式”

发布时间:2016-06-16

在第十届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的12 个平行论坛中,“住房储蓄论坛”早早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力。5 月31 日上午,论坛即将开始,其背景幕墙上打出了“普惠金融服务大众、银政合力保障民生”、推广“天津模式”以及让“住房储蓄”走向全国的醒目标题。它意味着在这个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城市,又一个金融服务模式历练成熟,将造福更广大人群。

论坛开始了,伴随嘉宾们的发言和讨论一起络绎展开的,是一幅银政合作、普惠民生的住房金融创新画卷与未来蓝图。

作为天津市金融创新示范的重要金融业态之一,住房储蓄制度从欧洲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落户天津,已有12 年历史,如今形成了成熟的“天津模式”。这是一种政策性与商业性相结合、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融资制度,天津市已将该做法纳入住房政策体系和住房金融体系。政府与银行的共同努力,彰显了普惠政策和民生保障意图,广大市民居住条件也因此而逐步改善。

住房储蓄在天津的发展经验得到国务院及相关部委的高度重视和关注。2015 年初,国务院批复支持将中德住房储蓄银行纳入我国多层次住房政策体系,同意该行向全国推广住房储蓄及相关业务。落实国务院的批复精神,探讨通过何种路径将住房储蓄纳入全国多层次住房政策体系,促进住房储蓄理念和住房储蓄业务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全国推广,成为本届融洽会关注的重要内容。

推广 “天津模式”走向全国

在“住房储蓄分论坛”上,曾担任银监会领导职务的天津市副市长阎庆民,从金融业和地方政府的双重视角对住房储蓄金融体系给予了高度评价,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住房储蓄在住房政策体系和住房金融体系中的作用机理。他指出,住房储蓄这种制度让“政府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看不见的手”同时发力,住房政策体系与住房金融体系良性互动。从德国住房发展历史来看,在不同的时期,面对不同的形势,政府通过财政补贴政策支持力度的变化及补贴结构的差异化调整,高效调动了社会力量,有效解决了住房矛盾,确保了房地产市场价格长期稳定,实现了住房和金融两个市场的同步健康、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高度和谐。

在论坛上,阎庆民表达了支持住房储蓄发展的坚定态度。他表示,支持好中德银行和住房储蓄的发展、落实国务院批复,是天津市政府和天津社会各界的共识,也是改善本市住房民生的现实需要。他认为,借助住房储蓄这一金融工具,深入开展银政合作,通过住房公共资金来积累低息贷款权利,再分配给需要解决住房问题的市民,从而促进民生改善。

阎庆民认为,这种“住房储蓄+住房保障”创新经验,在过去的12 年当中,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为中低收入者解决了最实际的问题,对我国社会发展、住房保障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也有向全国推广的必要性、可行性。

对于住房储蓄在我国住房金融体系中的定位问题,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兼中德住房储蓄银行董事长王洪章在致辞中指出,中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拥有三大主流住房金融体系的国家,住房按揭体系满足了中高端人群的住房融资需求、公积金体系实现了城镇在职职工的住房梦想,住房储蓄体系通过政策性和商业性的有机结合,未来将可能承担起满足社会夹心层和中低收入群体购房融资的职能。

王洪章认为,在民生保障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形势下,如何解决房地产去库存与社会“夹心层”和中低收入群体旺盛的住房需求之间的矛盾,如何将供给侧改革理念引入房地产领域、有效激发人们的自购房需求,如何通过政府和商业银行在公共服务共建领域的创新性合作、满足目标人群的购房融资需求等问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进行制度性创新、需要住房储蓄参与并充分发挥作用。

结缘 “要买房到建行”更深入人心

住房储蓄体系遵循“为自助而互助”的古老理念,在德国取得了空前成功,成为德国住房金融制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二战以后,住房储蓄为德国全社会提供了超过万亿欧元的住房融资,支持了1300 万套住房构建,在德国战后的住房建设以及社会经济快速恢复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0世纪90 年代初期,两德合并,原东德地区住房问题突出,住房储蓄又一次借助制度特色为德国统一后的区域平衡发展做出了贡献。目前,每3 个德国人中就有一个住房储蓄合同持有者,住房储蓄一直都是德国民众住房融资的首选。

几经辗转,住房储蓄来到中国。我国当时引进这一制度的根本目的,是建立多层次的住房政策体系和金融体系、促进住房制度改革,因此中德住房储蓄银行的发展一直受到国务院、相关部委、天津市委和市政府的充分重视和关注。中德银行的成立是中、德两国政府合作的产物,中德两国、两届政府总理分别进行了推动和见证。

时间还要回溯到1998 年,那年12 月,德国驻华大使专门就施豪银行在中国开展业务的打算致函时任中国总理朱基,根据朱基总理批示精神,1999 年4 月,建设银行组成课题组,着手对在中国成立合资住房储蓄银行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可以说,建设银行的参与并非偶然,“要买房到建行”的品牌深入人心,作为中国住房金融领域的领军银行,建设银行毫无疑问要积极担当重任。2001 年,中德两国总理多次商谈并达成共识,决定将住房储蓄制度引入中国。就这样,住房储蓄与商业按揭、公积金共同构成了我国住房金融制度的顶层设计。

2003 年12 月1 日,建设银行与欧洲最大的住房储蓄银行德国施威比豪尔住房储蓄银行共同签署了《中德住房储蓄银行章程》,投资组建成立中德住房储蓄银行。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就此定格。住房储蓄来到中国,落户天津。

一切都在紧锣密鼓向前推进,2004 年2 月15 日,中德住房储蓄银行宣布开业。在2011 年末,这家银行又获准将试点区域扩展至重庆市。

自中德住房储蓄银行成立开始,母公司建设银行即利用其网点和渠道优势,大力支持住房储蓄理念的推广和产品的销售。王洪章介绍,近期建设银行将充分发挥住房信贷领域的专业优势,与中德银行密切协同,实现母子公司深度融合,打造低成本、高效率的业务发展模式,在销售体系、渠道资源、信息系统、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为中德银行提供全面的支撑。建设银行要与中德银行共同打造“要买房到建行,中德银行再帮忙”的服务品牌。

实践 12年磨一剑

中德住房储蓄银行矗立在天津市中心的商业繁华地带,这栋大楼于2010 年8 月正式启用。而在此前,该行并没有自己的营业场所,其总部则位于天津市南京路的中国建设银行天津分行大楼27 层,所有的业务都是通过建设银行网点代理。

筹备两年后,中德住房储蓄银行于2006 年4 月成功向客户发放了第一笔住房储蓄贷款,该客户用从中德银行获得的住房融资偿还了其他商业银行高利率的按揭贷款,并当场签订了第二份住房储蓄合同。这标志着住房储蓄在我国由一种理念化为一种载体,实实在在开始为老百姓购房带来实惠。

2006 年11 月16 日, 中德住房储蓄银行与建设银行天津市分行签署了住房储蓄与建行个人住房按揭组合贷款协议。住房储蓄与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按揭组合贷款的推出,进一步提高了住房储蓄产品的使用价值,而其原有的低息优势与多元化的住房金融业务相结合,使产品的功能得到更为有效的发挥,进一步扩大住房储蓄的覆盖范围。

12 年来,中德住房储蓄银行历经多次转型,不断创新产品,拓展新的住房信贷业务模式,专业于住房金融,专注于住房储蓄,积极寻找与建设银行错位经营的道路,以住房储蓄业务为核心,加强与建设银行的战略协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抓住时机,围绕住房储蓄开展相关业务,以其他业务带动住房储蓄业务的发展,从而实现了快速发展,在住房金融领域成为有绝对竞争力的银行。正如德国施威比豪尔住房储蓄银行行长兼中德住房储蓄银行副董事长柯莱恩所说的那样,在中国的投资尤其值得他们骄傲。

王云于2013 年出任中德住房储蓄银行行长。采访中,他坦言,作为中德银行管理层,作为我国住房储蓄理念的践行者和推广者,他深感责任重大。在实践中,他体会也非常深:“从国民经济和住房金融市场的视角,住房储蓄制度有着很多独特的价值。”他认为,住房储蓄要求居民积累一定数量的自有资金,一般为住房消费总额的50%,再去进行住房消费, 抑制了没有一定积累情况下的高杠杆融资,这种模式具有显著的低杠杆特征,有利于“去杠杆”。

住房储蓄体系能对住房融资的社会需求形成一个稳定的预期。一方面居民与住房储蓄银行签订住房储蓄合同,使居民个人获得了稳定的融资预期;另一方面,住房储蓄体系内所有居民的住房融资需求,形成了稳定的社会整体预期, 有效传导给供给端后,可以促进“供给侧”结构改革,避免房地产市场的大起大落。

住房储蓄强调住房消费的计划性,实行以存定贷。这种先存后贷的机制可以抑制住房消费的盲目性,引导居民量入为出,循序渐进地改善居住条件,可以促进居民有效需求的增加,实现“去库存”并缓解短期市场压力。

住房储蓄丰富了人们的融资工具,提升了居民的融资能力和住房消费能力,特别是对购买力有限、信用记录不完整、公积金未覆盖的中低收入者和社会夹心层而言,住房储蓄是其最理想的选择,能有效“补短板”。从这个角度而言,客户的存款行为不仅是简单的储蓄过程, 更是信用的积累过程, 信用的积累增强了融资能力。另一方面,贷款固定低息,不仅大幅降低了融资成本,减轻了购房者的生活压力,还可有效屏蔽购房者的利率波动风险、贷款额度调整风险。

应该讲,住房储蓄体系是一套封闭运行、专款专用的互助性住房融资体系。具体而言,拥有中远期住房融资需求的居民以签订合同的形式自愿加入该体系,进行专项储蓄并达到一定时间和金额后,可以自该体系获得应有的回报,即获得相应额度的低利率住房消费贷款。王云介绍:“住房储蓄体系对资金和参与者均实行封闭运作,隔离了体系外的各类风险因素,保证了体系的安全稳定和长期可持续。因此这一体系具有封闭运行、专款专用,合同约束、先存后贷,低存低贷、利率固定,自愿加入、政府奖励等显著特点。”

“这一独特的住房保障政策安排,让天津市的住房保障创新走在全国前列。极大地解决了困难市民的住房问题。”记者了解到,截至2015 年底,该行资产总额278.05 亿元,累计签订住房储蓄合同775 亿元,惠及18 万个家庭,已向住房消费市场提供了250亿元住房储蓄融资(包括存款与贷款)。个人按揭贷款余额为122.11 亿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余额为12.80 亿元。

对于住房储蓄的未来,王洪章颇有信心。“这一制度安排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他认为,在新型城镇化转移人口、区域一体化外来职工、中心城市吸引和留住人才等方面,住房储蓄还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扶持 政策补贴“授人以渔”

住房储蓄是一套政策性与商业性相结合的住房融资体系,由政府、住房储蓄银行和居民三方共同努力改善居住条件。首先需要政府以补贴的形式鼓励和引导人们加入,变大额、直接补贴为小额补贴、间接引导,能发挥财政资金的金融杠杆撬动作用,放大其运用效能,减轻政府筹措资金的压力,体现住房保障政策的效率和公平。

如住房储蓄制度在天津生根发芽过程中,政策的支持功不可没。自该制度引入伊始,天津市政府即出台了住房储蓄存款补贴政策,之后三次提高补贴标准直至住房储蓄存款的1.5%。王云说,这种普惠式补贴体现了政策性特征,充分发挥了住房储蓄在多层次住房政策体系中的民生保障作用,有效放大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能和保障效果,促进了天津市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至2015 年底,天津市累计支付补贴资金1.26 亿元,累计超过15 万户天津家庭签署了住房储蓄合同、合同额超过500 亿元,累计进行住房储蓄存款逾百亿元;中德银行发放的住房储蓄贷款也近百亿元,累计向本市个人住房市场提供了250 亿元的住房融资、支持天津市民的住房消费。自2016 年1 月起,天津市又优化了补贴政策,核心内容是对保障群体和非保障群体实行差异化补贴,重点突出对中低收入者、社会夹心层的保障功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新政策实施五个月以来,积极影响已经初步显现。

不仅如此,《天津市金融改革创新三年行动计划》中明确“研究将住房储蓄模式纳入全市多层次住房政策体系”。2015 年,天津市国土房管部门牵头成立联合课题组,探索“住房储蓄+ 住房保障”制度创新,致力于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目前,该课题已经结出果实,其应用落实已被天津市国土房管局列为了2016 年度重点工作计划、被写入了《天津市十三五住房保障规划》。这一创新项目运用住房储蓄原理和机制,设计了最新的住房保障金融服务方案:由政府签署住房储蓄合同,利用所管理的部分公共资金作为存款,将所产生的固定、低利率贷款权利直接分配给符合条件的“住房保障群体”,如公租房群体,支持其日后购买住房。在王洪章看来,这种制度化的政策安排,不会增加政府财政负担,管理的资金既安全又能得到保值增值,将低息贷款权无偿分配给住房保障群体,凸显了民生保障的效能,另外还增加了住房消费的有效需求,有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去库存和健康发展。“该体系通过政府的支持引导、银行的商业化运作、百姓间的互帮互助,以‘授人以渔’的方式,改变人们对住房消费或是盲目追高或是消极坐等的观念,多方努力共同实现改善民生的目标。”

愿景 让“夹心层”住者有其屋

住房储蓄体系在中国的实践,也是中德银行在我国探索、发展的过程。除与政府部门深度合作、与建设银行深度协同外,中德住房储蓄银行12 年来苦练内功,已经建立了相对完整的产品体系,搭建了低成本、广覆盖的销售渠道,打造了自营与代理相辅相成、线上与线下互为补充的销售格局,通过多种渠道向客户提供便利的住房金融服务。他们还应用了住房储蓄独特的客户信用评级模型,在专业领域风险识别控制能力不断提升,不良率远低于国内商业银行。

住房储蓄制度在天津探索过程中所形成的这些特点和优势,让天津成为我国住房政策体系最为完善的地区。因为实施住房储蓄政府补贴,天津成为住房民生改善受益比例最大的地区。因为借助住房储蓄丰富保障手段,天津走在了住房保障政策创新的最前沿。

在这次论坛上,柯莱恩透露,按照他们的计划,中德住房储蓄银行将把业务扩展到大连和济南。当地政府对提供奖励一事也表现出了非常积极的态度。目前,他们正在等待允许筹建分行的正式许可。中德住房储蓄银行的管理层同样致力于同其他省、市政府讨论奖励和改善民生的事宜。而在王云看来,中德银行的住房储蓄业务有计划、有步骤地走向全国的发展前景着实令人鼓舞。那么,住房储蓄体系和“住房储蓄+ 住房保障”相结合的“天津模式”为何值得推广?关键是该模式既能解决介于保障群体和中等以上收入群体之间的“社会夹心层”居民的“住有所居”问题,又能他说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住房储蓄这一制度已经在天津市得到充分的验证,‘天津模式’已经成熟,发展应用空间广阔。”阎庆民在这次论坛上表示:“住房储蓄体系在天津的发展经验一定能给其他地区提供有益的借鉴。我也期待,该模式尽快复制到全国,尽可能地为全国房地产市场的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