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媒体集萃

《中国金融家》:匠心独运 打造科技重器--走近建行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背后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发布时间:2017-10-11

当你在建行智慧柜员机前“刷脸”办理有关业务时,你被摄像头定格的面孔会瞬间传到银行后台的业务处理中心,通过人脸识别,进行远程身份认证。

当你因资金短缺创业陷入困境,建行会在无抵押、无担保的条件下放款助你一臂之力。因为建行通过系统大数据分析早已对你企业的情况和还款能力做出判断。

金融消费者获得的众多服务便利,于建行而言,却来自一项6年磨一剑的巨大工程。她的名字叫“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行人亲切地唤作“新一代”。可以说,这一历史性工程的完工为建行业务创新、流程再造、客户服务能力、金融网络安全等方面带来脱胎换骨般的革命性变化,也随之带给客户全新体验。近日,本刊记者实地采访建行武汉数据中心,以期探求建行“新一代”建设独具的匠心所在。

关键词一:一体化运维

武汉数据中心ECC(企业控制中心)是建行全球业务支撑和控制中心之一。这里与建行北京洋桥和即将投入使用的稻香园数据中心相辅相成,互为支撑,实现决策指挥一体化、沟通联络一体化、处置实施一体化,构成建行的“两地三中心”。

站在大厅上方的封闭指挥室里,我们看到,大厅前方竖着一块块背投高清屏幕,监控着各类数据。在决策指挥区,远程可视化通讯界面,供相关负责人和专家实施决策指挥使用。通过部署先进监控系统,对接高清大屏,联动北京ECC,支持业务覆盖全国37家一级分行、29 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各级机构251 家,实现了建行全球业务办理情况的实时监控,包括业务量、交易情况、成功率等。

“如何将北京和武汉两地人员进行有效协同,是‘新一代’系统建设中着力研究的课题之一。我们构建了虚拟团队互备,任何工作都可以随时被接管。其背后由一套制度标准技术流程来支撑。”今年年初,建行北京数据中心负责人王立新告诉记者,北京和武汉两地的数据中心采用一体化运维模式,对外视同一个数据中心。通过落实统一的制度标准,建立统一的岗位体系,遵照统一的指挥调度,执行统一工作流程,使用统一的工具平台,逐步构建起两地运维能力互为备份,运维领域各有侧重的全行运维保障体系。

据了解,建行自主研发的IT管理、云管理、智能监控等都属于一体化运维管理系统,由此可实现数据中心的服务标准化、流程规范化、生产自动化、管理智能化。

目前,建行拥有国内金融业规模最大的私有云,提供经济、可靠、弹性、通用的云基础设施环境,资源池动态可伸缩,有效应对互联网潮汐式业务模式。

在去年“双十一”期间,建行快捷支付成功与淘宝系统进行对接,通过建立虚拟化云化管理平台,对网络资源和计算资源进行一键式调配,保证了业务高峰期的平稳运行。双十一瞬时高峰会增长10倍,交易峰值达1.15万笔/秒。

在重构全行信息系统的同时,建行容灾体系的规划也采取全行一盘棋的策略,以业务连续性为目标,构建覆盖总分行、海内外、子公司的容灾体系。针对不同种类业务连续性要求,该体系设计了分层的灾备技术模型,融合了渠道多活、园区高可用、数据零丢失等方案,满足了不同场景的容灾需求,从而确保全行业务运营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关键词二:企业级

什么是企业级?具体而言,“新一代”彻底打破了部门级“竖井式”研发模式,实施管理由单一项目管控向“一套业务模型、一套IT架构、一套实施工艺、一套管理流程”模式转型。这套适合大型银行集团发展的企业级工程实施管理体系,不再仅仅着眼于银行内部管理的需要,也不仅着眼于独立的产品或业务条线,而是从用户体验的视角、从全行一盘棋的角度去设计和研发系统。

正是着眼于客户需求,建行对产品服务进行了企业级整合,将能够整合在一起的功能和应用,尽量集中统一,避免重复建设,实现了共享。如“代收代付组件”全面承接各地分行特色系统的代收付业务,累计上收244万客户,实现多个重要级企业客户接入,其业务量处于业内领先地位。

同样,建行客服平台、员工响应与知识管理平台按照组件化设计理念,对服务渠道、业务应用、运营管理进行企业级重构。平台充分满足客户服务各渠道全天候、高并发、实时性强的业务运营需要。原本分散的95533客服系统、信用卡400客服系统如今进行了有机融合,客户经常拨打的95533已打造成为建行唯一的7×24不间断人工服务窗口,与物理网点等渠道服务形成协同互补,传递建行“好声音”。

“去年‘双十一’期间,建行快捷支付成功与淘宝系统进行对接,通过建立虚拟化云化管理平台,对网络资源和计算资源进行一键式调配,保证了业务高峰期的平稳运行。”

关键词三:大数据

“从来没有想过建行会理睬我们这样的小企业,而且还提供了这么好的产品解决方案,他们根据我们公司在‘新一代’系统中的账户流水情况,推荐了大数据贷款产品,纯信用无抵押,解决了企业的流动资金缺口。”武汉璟泓科技创始人王建斌告诉记者,在建行贷款资金的支持下,公司业务大踏步发展,如今已成为武汉市首批登陆“新三板”的企业。

“新一代”系统建设中,融入了智能模型、大数据分析等大量先进理念和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方法,通过持续不断的建模优化,用制度化、智能化的方法,系统会向运维人员提供辅助信息,或者决策信息,最终实现自动化的处置和操作。

武汉数据中心主任徐彤介绍:“‘新一代’大数据分析体现在建行全门类业务中,通过各类审计分析模型和人工智能手段,对已经办理的业务进行事后排查和风险揭示。通过提高数据挖掘的广度和深度,可支持建行跨机构、跨领域业务热点问题的集中分析和监测。”

采访中,记者也实地走访了设立在武汉光谷的许多小企业,这些企业均呈现出“高知高智轻资产”特征,以前办理贷款从申请到放款一般需要三四周。在建行基于“新一代”大数据推出“小微快贷”系列产品后,可实现5分钟完成贷款申请到支用全流程,速度之快出乎许多企业意料。

“‘新一代’上线后,加强了信息整合和大数据分析,机控代替人控,实现了全流程线上办理。”徐彤介绍,如“快e贷”根据企业在建行交易的历史大数据,就能完成贷款审批和放款手续。“云税贷”更是实现了与税务系统的直连。“新一代”系统直接读取客户纳税及财务信息,避免了传统贷款中贷前调查信息的局限性,减轻了客户经理撰写申报材料的工作量,提高了融资效率。

大数据分析同样在统一客服平台有大量运用。徐彤介绍,通过场景化、标签化设计,精准定位目标客户,有力支持了账单分期、保险等精准营销以及信用卡、个贷等催收业务开展。建行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该行累计实现电话营销金额276.03亿元,创造收益13.38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提升26.80%、42.52%;累计实现信用卡逾期回收金额635.4亿元,累计回收户数620.21万户,分别较去年同期提升7.83%、3.3%。

关键词四:集约化

建行目前立等业务处理效率较之前提升一倍以上,缩短至2分钟以内,客户体验明显改善。此外,每月节约93.4万工时,这都与建行集约化运营的建设分不开。

曾几何时,支票、汇兑、银行卡、理财等银行产品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面对蜂拥而至的客户和业务,银行网点应接不暇,客户排队现象日趋严重。传统的网点处理模式难以适应市场需要。

为了解决营业网点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建行基于网点标准化、流程简明化、营运集约化的整体思路,通过实施“新一代”核心系统工程创新营运手段与作业模式,重构业务流程,建行建立了“多渠道受理、总行集中、前中后台一体化”的集约化运营服务体系。

集约化运营平台通过拆分操作环节、整合同质要素、同步并行处理等流程优化,和引入影像化处理、工作流引擎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全行柜面及渠道业务分离至总行集中处理。一位操作人员如此打比方:“这就好比一个组装生产车间一样。”

“新一代”推动流程银行建设,在实现企业级信息管理集中化的同时,实现业务处理的流程化、直通化和自动化。如传统的以网点为单位的封闭串行、逐笔处理模式,转变为同步并行处理、工厂化流水线生产模式。由此,柜员操作复杂度有效降低,信用卡、财务经费等业务影像化传输或全流程集中处理,提升条线专业性和专注力,同时操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得到提高,从而推动网点柜面业务走向集约化生产模式。

“在此过程中,很明显的变化是,业务流程从人工向智能转变,柜台服务向自助服务转移。”如回单组件集中处理全行对公客户交易数据,实现了全量回单自助服务。“目前,有500万对公客户在使用这一服务,客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私人订制。”

据了解,“新一代”核心系统的建设着力打造满足未来10~15年转型发展需求的信息技术平台。可以说,这一平台是对建行管理模式、服务模式地重新整合,是对建行企业级业务、技术架构的创立,是对建行所有业务系统的再造。